QQ网名大全

历史上有峨眉派吗??峨眉派的创始人是叫什么名字?

起源
在中国武术界,峨嵋派与少林派、武当派鼎立而三始于明代,而武当与峨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得更为久远。可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能够找到这三派起源的记载寥若晨星,故198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史》也未能论述三派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目前关于这三派的起源,都只有传说:少林派相传是南北朝时期来华的古印度高僧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相传是古代道家所传的,而峨嵋派则相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司徒玄空创编的通臂拳。有“天下秀”美誉的四川峨眉山,在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七。如《三皇经》云:“人天中有三十六洞天,兹当第七洞天,一名虚灵洞天,一名灵陵太妙洞天。[28]《洞天福地记》云:“第七洞天峨眉山,周回三百里,名灵陵太妙之天,在蜀嘉州,真人唐览治之。[29]葛洪在《抱朴子》中云:“峨眉…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30]据史籍记载,曾来峨眉修道和参访的道教人物颇多,至今峨眉仍有不少与道教相关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有不少文人方士修仙访道隐居峨嵋山。据说有位武士司徒玄空,号动灵子,耕食于山中,在与峨嵋灵猴朝夕相处中,模仿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嵋通臂拳”,学徒甚多。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中国武术史》记作“战国白猿,始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武术大全》称为“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嵋山的司徒玄空”。2001年版《乐山志》载为“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嵋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嵋山授徒甚众。而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中记载,女侠越女应越王勾践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剑与“自称袁公”的老翁以竹过招,“袁公飞身上树,变为白猿”。按这种说法,“白猿公”的传说春秋时期就有了。赵晔是东汉人,那么白猿公的形象至迟在东汉出现。具体时间就难以考订了。明代抗倭寇名将唐顺之(1507-1560年,江苏武进人)在《荆川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峨嵋道人拳歌》,其中两句“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这与“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定形
战国末期秦灭巴蜀,此时已有道家在此传方仙道术,三国蜀汉与曹魏、孙吴连年征战,两亚南北朝时期西北氐羌和西南僚人大量涌入巴蜀,为巴蜀地区的武术吸收中原和其他地区以及少数民族武术的长处,提供了机会。魏晋道士
早在一千多年前,最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峨眉山是天真皇人(亦称皇人)论道之地,和轩辕黄帝曾来峨眉问道的传说。如《五符经》云:“皇人在峨眉山北绝岩之下,苍玉为屋,黄帝往受三一五牙之法。[31]《抱朴子》载:“黄帝…到峨眉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32]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道教所起》云:“今传《灵宝经》者,则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于轩辕黄帝。[33]另《三皇经》、《真文经》、《元气论》、《泰一书》等道教典籍中也有关于此事的记载。至今峨眉山上仍有几处关于天真皇人论道的遗迹。纯阳殿宋皇坪上的授道台,相传即是黄帝问道处,另又有轩辕观及静室道纪堂。据《元一统志》载:“十字洞在嘉定府峨眉县三十里,**为十字,昕昏出云气,乃天真皇人论道之地。旧有观宇,今为荆棘。[34]胡世安《登峨山道里纪》载:“最奇者,莫如九老仙人洞。昔黄帝访广成子天真皇人,游此,遇一叟于洞外,询有侣乎,答以九人,今名以此。[35]现洞上建有“天皇台”(仙皇台)以志其事。轩辕桥即清音阁“双飞龙桥”之左桥,相传系轩辕黄帝游峨眉山时修建。另据《有像列仙全传》载,来峨眉山受道于天真皇人的还有史通平和瞿武两人。史通平于汉光武年间,从会稽来蜀,诣峨眉拜谒天真皇人,得受三一之法及五行之诀。在青神县之北平山顶结庐炼大丹,龙虎成形,饵之,白日升举。瞿武乃后汉犍为郡人。七岁时开始绝粒,服食黄精、紫芝。入峨眉修道四十年,师事天真皇人,得成仙道,常乘白龙往来,每系龙于彭山黄龙镇滩上。今纯阳殿右侧之“升仙台”遗址,相传是瞿武乘龙飞升之处。《封神榜》上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的赵朗,字公明,人称财神佛。相传他曾在峨眉山九老洞中修行,洞中石床相传是他修仙时遗物,今石床上供奉着他的塑像。他的三位师妹云霄、碧霄、琼霄,相传也在峨眉山修道成仙,其修炼洞府即“三霄洞”。据《搜神记》载,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日,乘木羊见人,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二峨山)。绥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数十处。[36]今二峨山白岩溪上的葛仙洞,即葛由骑木羊修真处。《列仙传》载,楚人周陆通,字接舆,“好养生,食橐栌,木实及芜菁子。游诸名山,住宿峨眉山。土人世世见之,历数百年也”。[37]费士戣《歌凤台记》云:“按皇甫谧《高士传》、葛洪《神仙传》、宋刘孝标《世说注》,皆以接舆避楚王骋,夫妻入蜀,隐于峨眉,不知所终也。[38]《庄子·人间世》中云,孔子到楚国时,接舆游其门,藉歌凤以劝谕孔子。明朝时的明光道人曾将普贤菩萨、广成子、接舆共同奉祀在报国寺的前身会宗堂中,同享香火。据《神仙传》云,东汉左慈,见汉祚将衰,天下乱起,深感值此衰乱之世,官高者危,财多者死,富贵荣华,实不足贪,乃学道。他曾来峨眉山隐修,今伏虎寺对面有一土丘,相传为左慈衣冠墓;在洗象池侧有“左慈洞”,据说为左慈当年隐修之处。据《新纂云南通志·释道》载,三国时的孟优,乃孟获之兄,清静好道,得异人传授**方。诸葛亮南征中,军士误饮哑泉,诸葛亮派人求孟优相助。孟优发**给军士吃后,均语谈如常。后孟优入峨眉山隐居修道,不知所终。被民间尊奉为“**王佛”的孙思藐(公元581—682年),相传在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曾来峨眉采**。又于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626年),来峨眉山牛心寺炼“太一神精丹”。当时炼丹处即今牛心寺后的丹砂洞,亦名**王洞。如今洞周呈紫黄色,寸草不生,据说是丹**熏炙所致。在峨眉猪肝洞上方5公里处,有洞名“八仙洞”,相传为八仙聚会之处。纯阳殿右的“十字洞”,相传是仙人吕洞宾游此时以剑划石而成,神水池侧的“大峨”二字,也为吕洞宾手书。宋初著名道士陈抟,曾隐居峨眉,自号峨眉真人。大峨石上“福寿”二字,出于其手笔,字形近象形,由十字组成,据说:“福”字系“白鹤踏芝田”,“寿”字系“青龙蟠**”。宋末时峨眉山麓曾建有陈抟祠。全真道南五祖之一的南宋高道白玉蟾,相传曾来峨眉山隐修。现二峨山仰天窝下白岩溪旁的玉蟾洞为其尸解处,洞旁曾建有玉蟾殿。明朝高道张三丰,曾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来峨眉山传道并于多处留笔,原伏虎寺有他狂草的“唐宋诗碑”。另外,据史籍记载,曾有不少高道如:晋朝时的陆修静,唐朝时的王仙卿,张炼师、杨炼士、李处世,五代时的杨仙公,宋朝时的邵琥等等,都曾在峨眉游访参学,修炼道术。魏晋时期,佛教传上峨嵋山。道士们“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等内练法门,达到意与气连、气与神合的境界,形成气功,为的是祛病延年以求长生不老。受华夏文化影响,僧人也开始普遍学习道家养生、吐纳。被魏孝静帝称为“神鸾”、梁武帝称为“肉身菩萨”的昙鸾,昙鸾,生于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476年)。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圆寂于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542年)。还有一说圆寂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年)以后。昙鸾自号有魏玄简大主,受到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尊崇。葬于今山西省文水县2006年日本佛教友人来文水考察,据史书资料记载寻得了昙鸾大师之墓,在今文水县开栅镇北峪口村,北峪口村原为昙鸾大师发迹之后传道之地 魏孝静帝称他“神鸾”;梁武帝称他“肉身菩萨”。他一生弘扬净土思想,奠定了净土宗立宗的理论基础,是一位杰出的净土宗大师。昙鸾家近五台山,自幼受道教、佛教的熏陶。14岁到五台山朝圣,随即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学习儒、道、佛各家的著作,尤对鸠摩罗什译的《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译的《百论》这四论有精深的研究,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乘空宗学者。他认为昙无谶译的《大集经》词义深密,难以开悟,于是就着手为此经作注。中途积劳成疾,为了治疗气疾出门寻访名**,毅然长途跋涉赴南朝梁地求访苦求道教名土陶弘景。陶弘景被其诚意所感动,传其仙经。不过,关于昙鸾法师用道教方法治病,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称他从陶弘景处得仙经十卷,本想找到地方依法修炼。然而,行至洛下,遇到了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昙鸾因问佛经中长生不死之法,可有胜过此仙经者?菩提留支日:“是何言耶?佛教中哪有长生法?纵得长生,终轮回于三有耳。即以《观无量寿经》与昙鸾日:“此是大仙方!鸾拜而受之,遂焚仙经,专修净业。这里讲陶弘景传给他服气法。精神抖擞的昙鸾辞别陶弘景,北归途经洛阳时,遇僧人菩提流支。昙驾向对方夸耀自己学得长生不老术,对方大喝一声,训戒说:佛教里有《观无量寿经》。于是昙鸾便抛弃服气法,皈依净土念佛,终于奠定了净土教的基础。此说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佛道两教的关系,耐人寻味,因为它主张佛教比道教高明。另外,道教所说的寿,佛教称无量寿,这也非常有趣。《云笈七簸》里有题为。县鸾大师服气法”的记载。此外县鸾还曾想其学过本草学。昙鸾对弥陀净土信仰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弥陀净土经典作出通俗的解释,并简化修行方法,他年青时代便恨佛典盘诃义深密,难以开悟”,因而注解之。他留世的主要著述有‘往生论注》二卷,《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诚阿弥陀佛偈》。③由于早年学道,他还善于“调心练气”为他人治病,因此“名满魏都”。晚年著有《调气论》、《疗百病杂丸方》、《论气治疗方》、《服气要诀麓》等。足见他并未放弃对道家养生学的信仰,反而更加精深。北魏慧思被后世尊为天台宗三祖,他有着较高的佛教性功修养和宗教家的济世情怀,但屡遭恶论师毒害,几度垂死。身体伤害和饥寒长期妨碍了他的禅修,因此,他在誓愿文中强烈表达了自己希望长寿以普度众生的愿望,称“誓愿入山学神仙,得长命力求佛道”。在慧思看来,佛法的修行目标是证得漏尽通(第六神通,也即佛教性功所达到的烦恼断尽的“极乐”状态),但修证前五种神通(慧思用这个佛教概念来借指神仙方术,即道教命功所达到的肉体长生安乐的效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因为“己身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所以他发愿:“誓于此生作,长寿五通仙;修习诸禅定,学第六神通。慧思先以道教神仙方术修命,再以佛教定慧之学修性,开中国宗教史先命后性佛道双修**之先河。后来到北宋时期,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更是以先命后性的**融内丹学和禅宗为一体,延续了慧思的修行思想。智顗是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他在陈朝时期即提出了止观双运的修行方法(止观是针对心性定力和智慧的训练,仍属于性功范畴),在长期止观禅修中,智顗为了解决自己及徒众身体上的不适和疾病,有条件地吸收了部分道教命功,将其融入了止观修习的体系中。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认为,止观修习前应该先调五事,即对饮食、睡眠、身体、呼吸和心理进行调适,其中就融汇了道教的修养方术,例如坐禅前后的**法,以及对百脉不通处的存思方法。而智顗在谈到治病时,提到以吹、呼、嘻、呵、嘘、呬六种息治疗脏腑疾病,又认为“金石草木之**,与病相应亦可服饵”,这些都反应了智顗对道教命功兼收并蓄的态度。可见,智顗实际上采取了一种融汇型的佛道双修**,他实际创立的天台宗也就具有了更多的本土气息。后来,佛教广泛采取了这种**,例如少林武术吸收易筋、洗髓等道教命功而向内家拳发展,中国佛教这种特有的禅武双修的风气正反应了佛道双修的普遍影响。南北朝时期,佛教禅僧学行道教养生术者甚多。如北魏名僧昙鸾,曾赴江南就陶弘景学道教仙术,著有《调气方》、《疗百病杂丸方》、《论气治疗方》、《服气要诀》等阐发道教养生术。后遇印度僧菩提流支,授以《无量寿经》,乃烧道教仙经,专意弘扬念佛求生净土法门,被日本净土宗奉为祖师。昙鸾的净土宗著述中,虽不见仙学影响之迹,但从《道藏》中所存《昙鸾法师服气法》看,他似乎并未完全否定道教养生术,而把佛教数息禅法融人道教养气法中,形成一种具有佛道融合色彩的养生气功,其法略为:宽坐,放松身体,“念法性平等,生死不二”,经半食顷,闭目举舌奉腭,徐徐长吐气一息二息,气出入声近旁人得闻,初粗渐细,十余息后,声仅自闻。凡觉有痛痒处,便想从呼气中出。天台宗二祖慧思
佚名
2024-06-15 17:01:1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5 03:51:27

    峨眉山的茶园叫什么名字

    峨眉山当地有三个品牌的茶叶,分别是竹叶青、仙芝竹尖和峨眉雪芽。其中仙芝竹尖和峨眉雪芽都有自己的茶园,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峨眉雪芽的茶园在峨眉山的龙门乡仙芝竹尖的...

  • 佚名
    2024-06-15 00:34:27

    峨眉山都有哪个道观?

    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我所知没有道观。 象“纯阳殿”名字很象道观,但实则是尼庵。 峨眉山的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雷音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广福寺、清...

  • 佚名
    2024-06-15 08:00:00

    峨眉山多高啊。

    峨眉山,屹立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受四海信...

  • 佚名
    2024-06-15 08:00:00

    想去峨眉山旅游,峨眉山酒店哪家比较好?

    最好找当家的农家乐,一般住宿在80-100元,金顶上最便宜也要580元那样,上个周我才去过的。在“零公里”一般就是80块一晚,还是很干净的。面条是10元一碗,饭...

  • 佚名
    2024-06-15 08:00:00

    峨眉山金顶的名字来源

    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

  • 佚名
    2024-06-15 08:00:00

    乐山和峨眉山哪个好玩 峨眉和乐山怎么玩好

    峨眉山好玩一些,峨眉山可以去看云海、日出,乐山就是去看乐山大佛,而且遇人多还要排很久的队才能见到大佛全貌。

  • 佚名
    2024-06-15 08:00:00

    峨眉山的介绍

    峨眉山(Mount Eme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

  • 佚名
    2024-06-15 08:00:00

    现实中有武当、全真、崆峒、华山、峨眉等各大门派吗?

    现实中根本没有这些所谓的门派,这些都是金庸小说里虚构的东西,但是这些“门派”所在的地名都是现实中存在的~

  • 佚名
    2024-06-15 08:00:00

    武当,少林,峨眉三派分别有几个堂口(门)?分别是什么?谢谢!

    5 武当,少林,峨眉三派分别有几个堂口(门)?分别是什么?谢谢!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13 小时武当

  • 佚名
    2024-06-15 08:00:00

    目前峨眉派掌门是谁?

    何伟琪、国家武术六段,成都市成华区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峨眉派僧门笫六代掌门,成都市峨眉派僧门武校,任法人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