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诸葛亮的卧龙先生名字是由何而来?是不是应该叫卧隆先生才对,毕竟是在襄阳古隆中啊?

① 为什么说"号曰"的襄阳隆中是假的?襄阳隆中出现的最早依据《汉晋春秋》,是襄阳说的祖师和争诸葛躬耕地的最重要依据。习凿齿为什么不直接说"乃隆中?而说:号曰隆中?“号曰”是什么意思?翻阅古书,东汉 班固的《白虎通·号篇》:“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有熊”是黄帝的本名吗?显然不是的,黄帝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又因出身有熊氏,亦号曰有熊,这个“有熊”乃号称也。再拿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来说,姓苏,名轼,号曰东坡居士。另外,诸如“飞将军”李广、“及时雨”宋江、”诗仙"李白、“天下第一关”、“五岳之尊”等等之类的“号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实在太多。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美誉、别号,择美称以号曰。种种的“号曰”都清楚的表明,在古代,于本名之外,常有“号曰”。习凿齿的“号曰隆中”就是这样一种表达。“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焉,“隆中”,是习凿齿给予“亮家”所在地的一个另行的称号。“亮家”所在地的原名,绝非“隆中”,而是另有其名(一说原名为阿头山)。用白话文释为:这个阿头山被美誉、赞美或别称为隆中,不是真叫隆中。所以肯定有个真正叫隆中的地方存在,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②南阳卧龙岗又名隆中的历史记载。襄阳隆中是被习凿齿“号曰″而成,是假名。真正的隆中是南阳卧龙岗吗?《尔雅.释山》有一段原文是“上正,章。宛中,隆。山脊,冈。未及上,翠微。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在释山篇章写道:“宛中→隆″。这就是卧龙岗在三国之前所拥有的名字:隆中。结合《蜀记》中刘弘登隆山,观隆中。除此还有以下历料。(1)明-叶桂章《武侯记》:
“嘉靖乙酉岁仲冬,予奉命使唐府之南阳,暇日得拜武候祠于卧龙岗,岗在郡西南可十里许,丛竹萧萧,古木森森,映祠之前,地势四面稍下,惟中岗隆起,故曰隆中,盖南阳伟观也。(2)明-赵均《金石林时地考》:
“登其顶可瞰南阳,因势隆然,蜿而起伏,其为隆起之中,故名隆中。(3)明-邬景和《祭诸葛忠武侯文》亦云:
“隆中,南阳卧龙岗古称隆中。(4)《隆中志》第125页所收录的《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四百六十一,亦见《诸葛忠武侯集》卷一五的明代杨士奇《武侯祠记》有:“当汉之际,诸葛武侯隐于隆中,躬耕陇亩,讴歌梁甫…去南阳城七里,有冈焉,曰卧龙;有庵焉,曰诸葛;有井焉,盖公尝汲而饮者也;有祠焉…惟忠武侯,丁汉之际,愍汉之疆,瓜分鼎峙,奋起隆中…卧龙之冈,实公旧庐,昔有祠宇,久焉蓁芜…”
很明显,该文写于南阳武侯祠,文中没有任何与汉水南岸相关的如“襄阳”、“汉水”、“鹿门”等特定词语出现,虽然两次提到“隆中”,但均表明此“隆中”在“去南阳城七里”的“卧龙之冈”,显然,这里的“隆中”指的就是卧龙岗。(4)清代徐学谟《游隆中记》:
“跨汉江南北不三百里而近,盖有两隆中云。隆中者,为汉昭烈三顾孔明处。其一距襄阳城西三十里,在今伏龙山中;其[一]在南阳者,薄城八里,即所谓八里冈。冈势蜿蜒如带,高仅数丈,即以上以祀孔明,亦曰隆中。这资料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南阳城边的卧龙岗因为“隆起之中”也曾普遍被人称为“隆中”。(5)隆中志》第214页收录还有清代樊王俊《谒武侯祠》:
其一
千秋王业想英风,此日登临一拜公。数里平岗横野出,半椽茅屋坐隆中。乾坤鼎足胸先立,鱼水君臣志竟同。一去南阳耕钓少,白云流尽淯河东。其二中也有“曾闻避地去琅琊,乱世南阳岂便家”之句。另外,清代戴上遴《谒武侯祠》诗:
平岗翠簇卧龙祠,几树清烟锁碧枝。昔日草堂琴不见,于今梁甫尚传诗。隆中莘野皆三顾,淯水磻溪第一师。从容细看平沙处,可有先主旧马蹄?(见于襄生《隆中志》第216页)
很明显,这两人诗中的位于“数里平岗横野出”、“淯河”、“南阳”、“平岗”、“淯水”的“隆中”指的就是南阳卧龙岗,作者谒的就是南阳武侯祠,因为诗中没有任何“襄阳”、“汉水”等地理参照物。(6)《隆中志》第194页收录有明代薛瑄《望诸葛草庐》:“…晓出南阳门,马渡消河急。举目眺西冈,林木半苍碧。有祠中岩峨,云是孔明室…及来隆中耕,日以老所益…贤哉刘豫州,三顾何汲汲。问以当世事,指掌皆历历。自兹出茅庐,鱼水情尤密…今来望公庐…咫尺不暂即。园井定依然,遗像想犹昔。平林渺寒烟,长峦带古色。所贵贤者居,孰不仰遗迹…”这里的“及来隆中耕”毫无疑问是指南阳卧龙岗,非指襄阳西隆中。
佚名
2024-06-06 19:04:5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