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官职名字怎么如此之乱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骁骑校尉曹操(无地盘)、冀州韩馥、渤海太守袁绍、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徐州刺史陶谦、广陵太守张超、南阳太守袁术、长沙太守孙坚、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北海太守(相)孔融、河内太守王匡。十八路诸侯包括4位州牧刺史、12位太守、2位国相,还有一位曹操,当时还没地方官职。曹操从洛阳跑出来,回到家乡得到资助,起兵讨董,当时诸侯还看不起他。刘备当时刚刚出道,并无他参加讨董之战的记录,只是后来董卓丢弃洛阳西逃,刘备随公孙瓒到了洛阳。传说大禹置“九州”,但“九州”却从来不是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沿秦制郡国并行,诸侯王封地为国,中央直接管郡国,地方行政只有郡县二级。汉武帝时十三州各派刺史,州是监察区概念,不是行政区划。刺史考核官员,治官不治民,也没什么权力,品秩只有六百石,甚至没有县令的工资高。东汉沿用西汉的地方治理方式。到了汉灵帝时期,因黄巾乱起,地方多事,仅靠中央力量镇不住,选派重臣出任刺史,改称州牧,为地方最高长官,地方行政成了州郡县三级。这个时期刺史权力很大,最关键的权力是:可以募兵!不仅刺史,连郡守、县令都可以募兵。所以,黄巾之乱虽然被平,但各地长官拥兵自重,直接导致东汉灭亡。十八镇诸侯又称“关东义军”,以关东地区军阀为主,十三州共有十州榜上有名(除交州、益州、扬州)。太守是一郡之守,最高行政长官;国相是中央派驻到封国的行政长官,级别相当于太守,由皇帝直接任命,效忠朝廷,往往用于监视诸侯王。汉末天下大乱,各诸侯拥兵自重,州牧刺史也管不住郡守。比如长沙太守孙坚来参加讨董之战,沿途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孙坚上司)、南阳太守张咨。袁绍从洛阳逃到渤海,韩馥派兵监视、软禁起来了。讨董之战结束后,南阳太守袁术为抢地盘,向直接上司荆州刺史刘表开战。
佚名
2024-06-02 00:50:4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