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基督教牧师奥古斯丁的母亲叫什么名字

奥古斯丁是著名的护教领袖。在西罗马帝国面临重重危机之时,他力挽狂澜,不仅维护了百姓的利益,抵御了异教攻击,而且巩固了教会的发展。不但如此,他也是拉丁教父中最多产的神哲学家。他的神学思想,尤其是关于原罪、自由意志和恩典的教义,已经成为西方教会的信仰基石。他也因此被誉为恩典博士、教会圣师。奥古斯丁年轻时虽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但在没有受洗、献身教会之前却是一个信奉异教、生活放荡不羁的浪子。奥古斯丁的皈依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基督徒母亲莫尼加的引导、怜爱和代祷。奥古斯丁是这样评价自己母亲的:“她虽然是个妇女,但在信仰上却是杰出的丈夫,她具有老年的持重,母亲的慈祥,教友的虔诚。她是“肉体使我生于兹世、精神使我生于永生的母亲”。本文主要根据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和奥古斯丁的传记来追忆、纪念奥古斯丁伟大的母亲莫尼加,并以此来勉励今世的基督徒母亲们。家庭生活的见证
莫尼加和她的全家都是基督徒。成年后,她嫁给了巴特利西乌斯,一个塔加斯特城(今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拉斯)的普通市民。他们的儿子奥古斯丁随后就出生在这个并不是很富有的家庭。奥古斯丁的父亲是一个异教徒,他虽有些地位,是市议会的成员,但是性格冷漠,贪恋世俗,苟且偷安。然而为了奥古斯丁能够受最优秀的教育,他却肯努力工作。在家中,尽管丈夫有许多缺点,脾气暴躁,容易发怒,但莫尼加因着信心依然能够接纳、容忍。莫尼加心存谦卑,尊敬自己的丈夫如同事奉主。她努力追求与丈夫和睦同居,与家庭和谐共处。尽管家中的女仆曾在公婆面前陷害自己,她也不自己伸冤。最后,莫尼加美善的见证终于感化了不信的丈夫,使他在临死之前成了基督徒,但莫尼加自己却从不数算丈夫没有皈依之前的种种不好。就是这样,上帝的大爱透过莫尼加给奥古斯丁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祝福。信仰生活的见证
莫尼加之所以能在家庭中有这样美好的见证,这和她虔诚的信仰生活是分不开的。每天莫尼加都有固定的祈祷时间来亲近上帝。后来她追踪奥古斯丁到意大利之后,她的信仰热情也被加倍地激发出来。在米兰,莫尼加每日到教堂敬虔礼拜。她带着十分渴慕的心来聆听著名的安波罗修主教讲道。她也常去拜谒殉道圣徒之墓,并以他们为自己信仰生活的榜样。她甘心顺服主教权柄,尊敬主教为上帝重用的仆人。当安波罗修主教禁止她用非洲的习俗来祭奠殉道圣徒时,她就毫不犹豫地把祭品在大街上分给有需要的人。其实莫尼加平时也热心行善,在众人中有美好的见证。这一切使莫尼加深得安波罗修主教的称赞。不但如此,莫尼加也是信心的勇士。如奥古斯丁所言,她虽是妇女,却是信仰上杰出的大丈夫。为了到意大利来寻找离家出走的奥古斯丁,莫尼加第一次乘船远行,心中难免有些担心。然而在航行中遭遇的暴风骤雨甚至让那些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水手们也胆战心惊时,莫尼加居然能像保罗一样,有坚定的信心来安慰同船的人。不但如此,即使面临殉道的危险,莫尼加也没有退缩过。有一次,皇太后尤士蒂娜想要用安波罗修主教的教堂举行异端阿利乌派的礼拜,这样玷污圣殿的行动自然被主教拒绝。结果皇帝瓦伦提安二世大怒,居然发兵包围了教堂,想要迫使主教屈服。当时奥古斯丁的母亲莫尼加也被困在教堂里,但她却没有丝毫惧怕。她和众人在主教的带领下一起禁食,又恒心祈祷,继续赞美。最终,皇帝被安波罗修说服,被信众的精神打动,取消了围捕令,放弃了举行异端崇拜的想法。就是这样,莫尼加这样被火试炼过的宝贵信心使上帝之名得到了极大的荣耀。伟大母亲的见证
除了家庭和信仰生活的见证之外,莫尼加引导奥古斯丁皈依基督、献身教会的见证更值得我们学习、敬仰。莫尼加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母亲。她最大的渴望就是能把自己的信仰传给奥古斯丁。在她看来,再也没有比信仰更好的产业可以留给儿女,所以莫尼加要用基督教信仰来养育自己的儿子。奥古斯丁刚出生之时,莫尼加就让他在教会领受了“望教者”的圣礼,即在额前和胸前被划十字架,在**品尝盐。这一古代教会洗礼前的圣礼表明人渴慕基督真理,愿意正式加入慕道之列。后来奥古斯丁7岁时因胃病而濒于死亡时,莫尼加非常担心自己儿子的得救。她急切地想为奥古斯丁安排洗礼,却没有实现,因为奥古斯丁奇妙地康复了。慢慢地奥古斯丁长大**,却逐渐背离基督教信仰,这使莫尼加伤心不已。奥古斯丁虽学业有成,不料开始沉**欲,自甘堕落。出于肉体的冲动,奥古斯丁忘记了母亲“不可犯**淫”的苦心劝诫,先后竟与二个情妇同居,并于372年生下私生子阿得奥达多斯。这让莫尼加非常失望,尽管男性青年未婚之前寻找情人这一习俗在当时的北非是被常人所接受的。不但如此,奥古斯丁虽然饱读诗书,但心骄气傲,因选择信仰异教而误入歧途。当奥古斯丁痴迷于摩尼教主教福斯图斯的错误教导时,为了让奥古斯丁从摩尼教中走出来,莫尼加苦苦哀求一位曾经信奉过摩尼教的基督教主教去说服奥古斯丁放弃摩尼教。但这位主教认为奥古斯丁正处在骄傲之中,不会受教,所以拒绝前往。但这位主教拒绝的托辞却给了莫尼加新的确信:“你为你的儿子流下如许眼泪,这样一个儿子是不可能死亡的。在莫尼加听来,这实在是上帝从天上来的安慰。这属天的安慰之所以会临到莫尼加,实在是因为上帝看见了莫尼加的眼泪。如奥古斯丁所说:“我的母亲从她血淋淋的心中,用日夜流下的眼泪为我祭献你。为了追求放纵肉体的自由和名利地位,383年奥古斯丁想要离开迦太基到罗马去做一名教师,但莫尼加坚决不许。她担心自己的儿子到罗马后会更加放纵。她竭力挽留,甚至为说服奥古斯丁而一起居住在迦太基海港边的客栈。然而奥古斯丁欺骗了自己的母亲,当她夜间还在附近的圣居普良教堂为奥古斯丁祈祷时,奥古斯丁悄悄地乘船出发了。莫尼加的心再次被自己儿子的迷失刺透。用奥古斯丁自己的话来说,“我的母亲、你的忠心的婢女为了我向你痛苦,远过于母亲痛苦死去的子女。她看见我在她所得自你的信仰和精神方面已经死去。但莫尼加此时不会想到,上帝的意念远远高过她对儿子人生的计划和安排。莫尼加没有停止为自己暂时丧失的儿子祈祷。她在梦中得到慈爱上帝的安慰和应许—将来莫尼加在哪里,奥古斯丁也会在那里。当莫尼加乘船终于在米兰找到自己的儿子,并看见他正处在危机和绝望中的时候,她依然相信基督要像安慰拿因城寡妇那样安慰自己,她相信基督对那死去的少年人所说的话也要应验在她的儿子奥古斯丁身上:“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她要奥古斯丁拒绝担任米兰的官方发言人。虽然这样家庭收入会大大减少,但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在这一方面浪费才华,每天写一些阿谀权贵的文章而变成一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即使要忍受贫穷,她也愿意自己的儿子可以刚正不阿,清心事主。慈爱的上帝实在垂听了莫尼加流泪的祷告,也给她带来了生命中最大的安慰和满足。当奥古斯丁在384年到米兰做教师时,就遇到了著名教父圣安波罗修主教。在这位敬虔、睿智和英勇的主教引导下,奥古斯丁脱离异教,最终受洗,并且立志效法基督,献身教会。奥古斯丁年轻时,莫尼加愿意儿子有美好的学业前程,所以并不急于让他结婚以消解情欲的困扰。但在意大利的时候,莫尼加则希望奥古斯丁能尽早成婚,然后可以接受生命的洗礼。但上帝所预备的道路再一次超越了莫尼加的意念。在奥古斯丁经历了奇妙的花园悔改、读到《罗马书》13章13-14节,“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时,此刻他精神上的阴霾已经被彻底消除。自此,奥古斯丁立志独身,要完全奉献身心服务教会。从肉身的角度,莫尼加内心实在充满着不舍和遗憾,她也无法再体会“含饴弄孙之乐”。是的,有哪个母亲不愿意在年老的时候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但很快更大的属灵的喜乐充满了莫尼加的内心。她实在看到上帝已经完全成就了她的所求所想,她的儿子也真的失而复得、死而又生了。因此莫尼加这位伟大的母亲愿意将自己的儿子完全奉献给上帝,不再为自己的肉身生活考虑。洗礼之后,奥古斯丁在后来祈祷与默想中领受了生命的异象。他要与母亲返回非洲事奉基督,服务教会。不料母亲却在梯伯河口一病不起。九天的生死一线间,她留给儿子最后的话不是交代自己的后事。她不考虑自己将要被安葬在哪里,因她相信对上主“自无远近之分,不必顾虑世界末日上主会不认识地方而不来复活她”。她的遗愿是希望儿子能够常在天父的台前为她祈祷,这样母子之间可以继续属灵的相交。387年莫尼加于病逝,享年56岁。母亲的离世使奥古斯丁泪如泉涌,在天父面前因感念而痛哭。以前母亲在天父面前曾为儿子的皈依流泪哀求,现在却是儿子为母亲洒泪祈祷,使她的灵魂借着信仰的慈绳爱索得以与上帝的施恩座紧密相连。不但如此,奥古斯丁也深信,虽然那时他的母亲不能与他一起回到非洲了,但有一天他们却要同返天上永恒的家乡。就是这样,莫尼加“用她纯洁的心灵将奥古斯丁永久的生命诞生于基督的信仰中”。这就是圣奥古斯丁之母留给后世基督徒母亲们的伟大信仰见证。本文载于北京崇文门教堂《信仰之旅》2014年第3期)
佚名
2024-06-04 12:59:3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