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凌烟阁24杰是那24人叫什么名字啊?

凌烟阁24功臣分别是:
赵国公长孙无忌(约599-659),书生出身。凌烟阁24功臣之首,长孙皇后之兄,李世民的大舅子。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死后,独掌大权,除掉了高阳公主,顺便还捎带上了太宗最喜爱的儿子吴王李恪。因干预李治的私生活,为高宗所忌。最后因斗争失败,死在武则天手里,全家受株连。赵郡王李孝恭(591-640),唐宗室。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蔡国公杜如晦(585-630),书生出身。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46岁。李世民深为痛惜,死后极尽哀荣。堪称“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据说有一次唐太宗吃块美味的香瓜,不知何因忽然忆起杜如晦,潸然泪下,遣人以所食之半奠于这位文臣的灵牌前,并不时送御馔祭奠。但是杜如晦的二儿子,城阳公主的驸马爷,后来因牵进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中被斩。袭爵的长子杜构本来官为慈州刺史,因弟弟一案也坐贬岭南,死于边野。郑国公魏征(580-643),书生出身。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魏征活着的时候被太宗尊称为“镜子”,死后李世民却下令,罢掉先前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毁人墓碑以泄私愤。着实不是明君所为!梁国公房玄龄(579-648),书生出身。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卒年70岁。太宗废朝三日,赠太尉,陪葬昭陵。但其次子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夫妇因谋反被诛。长子房遗直受牵连废为庶人。房玄龄的牌位也被下令从太宗庙中撤出。申国公高士廉(575-647),书生出身。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主动将长孙皇后许配给李世民。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一家三代宰相,风头无两。鄂国公尉迟敬德(585-658),武将出身。原为刘武周部将,后投降李世民。有单骑救主之功,此后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功成后身退,晚年信奉道教,远离政治得以善终。后世民间“门神”之一。卫国公李靖(571-649),武将出身。传说中红拂的老公。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战功无人可及。以79岁高龄病死于家中。最后成了民间传说中的托塔李天王。宋国公萧瑀(574-648),书生出身。隋炀帝萧后之弟。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74岁病死,陪葬昭陵。褒国公段志玄(579-642),武将出身。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参加历次重要战役。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病逝后陪葬昭陵。夔国公刘弘基(582-650),武将出身。太原起兵时,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病逝后陪葬昭陵。蒋国公屈突通(557-628),武将出身。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未遂,终降李渊。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旧唐书》评价他:“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勋国公殷开山(57?622),武将出身。李渊旧部。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病身亡。谯国公柴绍(59?638),武将出身。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夫妻皆英雄。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王世充等重要战役。但其子柴令武与巴陵公主夫妇皆死于张孙无忌之手。邳国公长孙顺德(58?63?外戚。长孙皇后的叔叔。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后因居官贪婪,几次被削爵,最后病发身死。勋节公张亮(59?646),农民出身。原为李密部下。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二十年,有人告发张亮讲过“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的谶语,加上他私招义子五百人,有谋反之嫌。太宗下诏处斩,籍没家产。陈国公侯君集(59?643),武将出身。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怀恨在心。图谋杀李世民拥立其长子李承乾,事泄被杀。被斩时面不改色。妻子皆流放岭南。郯国公张公谨(594-632),武将出身。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协助李靖灭突厥。病逝时年仅39岁。卢国公程知节(59?665),武将出身。小说中的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程咬金是历代小说家笔下出镜率最高的。从《隋唐演义》到《薛刚反唐》,凡是和那一段历史有关系的,都有他老人家大智若愚的身影。晚年退休,得善终,后代也都有好下场。永兴公虞世南(558-638),书生出身,书法大家。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曾归附窦建德,窦建德死**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81岁病逝。渝襄公刘政会(58?635),武将出身。随李渊起兵,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莒国公唐俭(579-656),书生出身。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78岁寿终,陪葬昭陵。英国公李世绩(594-6**),武将出身。本姓徐,又名李绩,小说中的徐茂功。原为瓦岗大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被李渊称为“纯臣”。未参加玄武门之变。与李靖一起灭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其本人对朝廷一世忠心,但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其孙子李敬业起兵谋反。武则天下诏追削李敬业祖、父官爵,挖坟斫棺,复本姓徐氏。导致李世绩晚节不保。胡国公秦叔宝(59?638),武将出身。瓦岗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之后患病多年,病逝后陪葬昭陵。后世民间“门神”之一。
佚名
2024-06-02 10:39:2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