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我只想问一问:相声是从何时开始形成?为什么名字叫相声?

相声,又名像声、象声。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单口相声”,当时人们称之为“滑稽戏”。后来,经过不断融合发展,相声才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讲究说学逗唱的滑稽性舞台表演形式。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马(三立)派”、“侯(宝林)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相声表演大师有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苏文茂、刘宝瑞等多人。二十世纪晚期,以侯宝林、马三立为首的一代相声大师相继陨落,相声事业陷入低谷。二十世纪末期,受北方相声的影响与启发,在南方地区新兴起一支以奇志、大兵为代表的较大的方言相声流派。关于相声的起源,有人认为源自于**艺术。康熙年间的李声振在《**》中记载道:“**俗名‘象声’。以青绫围,隐身其中,以口做多人嘈杂,或象百物声,无不逼真,亦一绝也。《燕京岁时记》补充道:“像声,即**,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以一人而兼之,听之历历也。从这两部书中所载我们可以看出:清人将**艺术称为“象声”。此时的“象声”是一种娱乐性的声音模仿,并没有语言、肢体表演形式。还有观点认为,相声是由唐朝的“双人相声”即“参军戏”发展而来。据《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中,有李仙鹤善此戏,明皇特授韶州同正参军,以食其禄。是以陆鸿渐撰词‘韶州参军’,盖由此也。这种参军戏是种对口相声。表演者穿军绿色衣服,与现在对口相声相似,一个为逗哏,名为“参军”,扮演灵活机敏的角色;另一个为捧哏,名为“苍鹘”,饰演愚笨迟钝的角色。俩人以生活为基点,语言诙谐幽默,行为滑稽搞笑,有时也兼具讽刺戏谑。必要时,伴有歌舞吟唱。2005年起,凭借在网络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相声演员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2008年相声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佚名
2024-06-09 13:36:0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