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我寻找老首长:他的名字叫吴兆清,男,1948年生,1968年从湖南省桃江县

桃江县
桃江县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因境内桃花江得名。县境古为楚地,自秦汉起一直是益阳县的一部分,1952年从益阳析出置县。2013年,桃江县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总人口88.91万人。[1]
2013年,桃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41亿元。[2]桃江县著名景点有浮邱山、凤凰山等。桃江县有“美人窝”[3]、“屈原第二故乡”[4]、“楠竹之乡”[5]、“茶叶之乡”、“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等之称。桃花江核电站位于县城西部、资水上游20公里处.
中文名称
桃江县
外文名称
Taojiang County
别 名
桃江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湖南省益阳市
下辖地区
15个乡镇
**驻地
桃花江镇
电话区号
0737
邮政区码
413400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中部偏北
面 积
2068平方公里
人 口
88.91万(2013年)
方 言
桃江方言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桃花江核电站、浮邱山、凤凰山等
机 场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
火车站
益阳火车站、安化火车站
车牌代码
湘H
行政代码
430922
主要公路
308省道、益马高速公路
目录
1 建制沿革
2 行政区划
▪ 区划沿革
▪ 区划详情
3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 地貌
▪ 气候
▪ 水文
▪ 土壤
▪ 植被
4 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 水资源
▪ 矿产资源
▪ 动物资源
▪ 植物资源
▪ 竹林资源
▪ 林木资源
5 人口民族
6 经济
▪ 综述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7 交通
8 社会事业
▪ 科技事业
▪ 教育事业
▪ 文化事业
▪ 卫生事业
▪ 体育事业
▪ 社会保障
9 历史文化
▪ 风俗民情
▪ 名优特产
10 旅游资源
▪ 桃花江核电站
▪ 桃花江核电站
11 著名人物
12 城市名片
建制沿革
因境内有“夹岸种桃,桃花泛江而流”的桃花江而名。[6]
桃江在春秋战国前属荆州地域,置县前属益阳县。《广舆记》、《大明一统志》、同治《益阳县志》均载:“益阳置县始自秦。至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益阳县辖26里,其中11个里属今桃江全境。清袭明制,顺治十一年(1654),益阳县辖26里裁为23里,桃江全境仍是11个里。桃江县
民国元年(1912),益阳县划分7个镇,其中鲊埠镇、桃江镇及大桥镇部分,为今桃江县境之地域。民国二十七年(1938),益阳县辖27乡两镇,其中桃谷、舒凤、桃江、金沙、桃源、子良、大桥、三山、瑞龙、栗埠、马埠、鲊埠、武潭13个乡为今桃江县境。民国三十五年(1946)秋,益阳县扩乡并保,设14个乡,其中桃林乡(原桃谷、桃江)、舞凤乡(原舒凤、三山、瑞龙)、碧螺乡(原武潭、鲊埠)、九岗乡(原马埠、栗埠)、桃源乡(原子良、桃源)、志源乡(原金沙、大桥)6个乡为今桃江县境。1949年8月3日益阳县解放,设8个行政区,暂保留原有保甲区划,其中六、七、八行政区为今桃江县境。1950年7月,划乡建政、废保改乡、乡下设村,益阳县共设11个行政区,其中六、七、八、
桃江县
九、十一共5个区,辖107个乡镇为今桃江县境。1951年7月,湖南省人民**析益阳县六、七、八、九、十一区,置桃江县,并筹备成立桃江县人民**,属益阳专区管辖。1951年9月14日,正式宣告桃江县人民**开始办公。1952年2月16日,中央政务院下达命令,正式批准桃江县人民**成立。1952年3月27日,桃江县正式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版图。1952年11月,益阳专区撤销,桃江县划归常德专区管辖。1962年12月,恢复益阳专区建置,桃江县属益阳专区管辖。1994年3月7日,益阳地区撤地建市,桃江县属益阳市管辖至今。[6]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1年9月,筹建桃江县初期,政区划分为11个区、106个乡、5个镇、1351个村。1952年,全县改大乡为小乡,111个乡镇改为278个乡镇、1241个村,11个区不变。1953年1月,改区**为区公所,按地名称谓,区乡镇范围作适当调整,全县分10个区,1个区级建制镇─桃江镇,下辖167个乡镇,1241个村更名为大组。1956年5月25日,撤区并乡,全县建立45个乡镇,乡下建立1398个初级社,取消大组。1958年9月,全县建立20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人民公社下辖1**个大队,1553个生产队。桃江镇直属县人民委员会领导,马迹塘镇属县和公社双重领导。1959年1月,20个人民公社调整合并为14个。1**个大队调整为209个,1553个生产队调整为1664个。1961年4月,恢复区公所,公社体制缩小。全县共辖10个区、3个镇、47个农村人民公社。209个大队划分为816个大队,1664个生产队划分为6733个。桃江镇直属县人民委员会领导。马迹塘镇以及后来建立的三堂街、灰山港镇仍属县和区双重领导,此一行政区划,一直沿用到1984年2月。1984年2月,实行政社分开,先后恢复47个乡人民**、4个镇人民**,将合并后的774个生产大队,改建成774个村民委员会。1985年6月,撤销修山、武潭、松木塘3个乡,改建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全县辖10个区、7个镇、44个乡、774个村。1986年12月,撤区建立办事处,并将三堂街、马迹塘、灰山港3个乡与镇合并为3个镇。自此,全县辖41个乡7个镇,774个村(其中林场带村4个),38个居委会,8000个村民小组,274个居民小组。[6]
1995年,桃江县辖12个镇12个乡,773个村,8163个村民小组,54个社区。区划详情
截至2013年,桃江县辖11个镇、3个乡、1个民族自治乡,共15个乡镇,分别为桃花江镇、修山镇、三堂街镇、鸬鹚渡镇、大栗港镇、武潭镇、马迹塘镇、石牛江镇、牛田镇、松木塘镇、灰山港镇、浮丘山乡、高桥乡、沾溪乡、鲊埠回族乡。[7]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桃江县境位于湘中偏北,资水中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8°13′-28°41′,东经111°36′-112°19′。东与益阳市赫山区相抵,南与宁乡县接壤,西、西南与安化县相连,西北与常德市鼎城区相接,北与汉寿县共壤,东北与益阳市资阳区相接,
桃江县治驻桃花江镇凤凰山。东北距益阳市28公里,东至长沙西站120公里,西经武潭至安化县城120公里,北至汉寿县城72公里,至常德市121公里。县境东西长73.3公里,南北宽51.5公里,总面积2068.35平方公里,为湖南省总面积的0.97%。[6]
padding:0px;margin:0px;border:0px;cursor:pointer;width:19px;height:25px;left:379px;top:88px;z-index:-**;background: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2016Baidu-Data © N**Info&CenN**i&道道通
桃江县
地貌
县境地貌类型多样,山、丘、岗、平犬牙交错。山地以西南部居多,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岗地分布于平原与丘陵之间,平原分布在中部资江和溪河两岸以及山间谷地之中。县境地貌类型,按形态可分为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大类。其中平原又有江河平原、溪谷平原、残积平原;岗地有高岗、低岗;丘陵有高丘、低丘;山地有低山、中低山、中山等十小类之别。按岩性可分为变质岩、砂页岩、砂砾岩、花岗岩、红岩、石灰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七大类。地貌类型可分为38种。[8]
平原
县境平原面积为543.8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6.35%。其中江河平原占平原面积的64.3%,分布于资江沿岸及敷、善、泥、沾、獭、志六大溪流之下游;溪谷平原及残积平原占平原总面积的35.7%,分布于溪流上游两旁及山丘谷地、冲垄之中。岗地
县境岗地面积303.5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71%。广泛分布于中部地区,多为低岗地。在西北和东部丘陵地区,也有分布,多为高岗地。低岗地占整个岗地面积的41.9%,比高小于30米,高岗地占58.1%,比高小于60米,坡度为6°-15°。丘陵
县境丘陵面积为608.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9.46%。其中低丘占丘陵面积的52.6%,比高小于150米,坡度多为15°-20°;高丘占47.4%,比高小于200米,坡度为20°-25°。山地
境内山地大部分分布于县境西南部,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面积562.9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7.26%。其中低山占山地面积58.8%,中低山只占2.4%。山地山峦起伏,脉络清楚,呈线状延伸,相对高度大于200米,坡度大都在25°以上。山脉
县境山脉,由雪峰山余脉入境,以资水为界,分南北两系。其南,多群山且高,西南则高山重叠,沟壑纵横,猴家大山山势险要,为桃江与宁乡两县的天然分界线。自此山脉分别向东、北、西三面延伸,西有城墙大山、轿顶山、天花山、盖土仑、疤子尖、天瑞山、三岔仑、丫头山、益阳仑、九岗山、三角窝、黄禾仑等,蜿蜒曲折40公里。东至猪嘴岩、大河顶、雪峰山、罄子仑、白水寨、南峰山等,延伸20余公里。向北又分为两支,一支为露尖仑、七尖山、吉安仑、铜锣山、仙圣仑、浮邱山、安乐山,像一条长蛇,横跨县境,将全县分为东西两半。另一支由子良岩、拔英山、大佛岭至金盆山,形成明显的自然境界线。将灰山港与石牛江、桃江县与赫山区截然分开。资江的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其中。板溪发源于疤子尖与露尖仑,桃花江发源于城墙大山,志溪河发源于雪峰山。资江以北,寨子岗为常德、安化、桃江三县界山,近有天池山位于县境西北丘陵地带,向东、南两面延伸,向南走向资江岸边,有犀牛山、香炉山,约十余公里。向东南有九拐仑、峰包寨、曹婆仑、黄旗山、七里界、天子仑、明灯山、万民山等,纵横交错,绵亘45公里以上,形成弧形地带,为桃江县与安化、常德、汉寿、益阳四县市分界线。另有乌旗山、舞凤山、修山等,耸立资江北岸,峰峻如削。[8]
气候
县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一年中1月最冷,7月最热,气温年较差为7.8℃。与周边县市均水热同季、暖湿多雨,且严寒期短,暑热期长;春温多变,夏秋多旱;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境内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041毫米-2255毫米之间,但时空分布不均匀。[8]
水文
县境属资水流域。资江,长江支流,又称资水。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称资江,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8]
土壤
县境土壤采用五级分类划分土种。共划分7个土类、16个亚类、59个土属、148个土种。水稻土土类,发育于各类土壤母质,是在人为生产活动影响下发育形成的一种有特殊性状的土壤类型,共辖六个亚类。红壤土类,面积127066.8公顷,占旱土林地总面积的76.34%。分布于海拔700米
桃江县
以下的低山丘岗地,具有较明显的脱硅富铝化过程(红壤化过程)。黄壤土类,面积1544.51公顷,占山地、旱地总面积的1.18%。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黑色石灰土土类,面积125.13公顷,仅占山地和旱土总面积的0.1%,是一种由石灰岩发育的岩成土壤,零星分布在关山口等地石灰岩山地顶部的岩隙处,多呈星点状分布。红色石灰土土类,面积1941.9公顷,占山地和旱土面积的1.48%,主要分布在关山口、灰山港、连河冲等地。菜园土土类,面积48公顷,仅占县境旱土面积的0.31%,主要分布在城镇周围。潮土土类,面积352.4公顷,只占自然土壤和旱土总面积的0.26%,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和一些河洲,由河谷沉积物发育而成。[8]
植被
针叶林,县境森林主要成分,群落有马尾松林、华山松林和柏木林等。常绿阔叶林,境主要地带性植被,群系类型多。主要建群种有米槠林、石砾林、青冈栎林、钩栗林、栲树林、苦槠林、甜槠林、泡花楠林、白楠林、银木荷林、乌冈栎林、石栎林、樟树林等。以蔷薇科、壳斗科种类为多。落叶阔叶林,县境不稳定的森林植被类型,多分布在平岗低山地带,主要建群种为栓皮栎林、白栎林,人工檫木林等。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有枫香林、苦槠林、白栎林和长叶石栎林。分布在平岗、低山地带。[8]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96年,桃江县境农业用地174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3%。其中耕地40810公顷,占农
桃江县
用地的23.4%;园地7615公顷,占农用地的4.37%;林地117046公顷,占农用地的67.12%;牧草地81公顷,占农用地的0.05%;水面8819.53公顷,占农用地的5.06%。各类建设用地16350.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301.8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5.23%;交通用地1584.2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9.**%;水利设施用地2464.5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07%。尚有未利用地(主要是田塍沟埂)1611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县境有中低产田土15800公顷,占耕地的38.7%;低产林地3828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2.7%;低产园地3616公顷,占园地的47.49%;低产水面3070.6公顷,占水面的34.81%。2000年,县境土地总面积2068.35平方公里。土地权属面积206835公顷,其中国有土地3200公顷,集体所有土地203635公顷。人均土地0.25公顷,人均耕地0.05公顷。[9]
水资源
桃江县境水资源蕴藏量较大。1986-2000年,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61.21亿立方米...
佚名
2024-06-04 04:24:2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