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汉代经学是如何走向衰落进而激发出魏晋玄学的

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转变的原因分析
摘 要:一种思想潮流的形成和转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外显的**因素的影响 外,还受各种潜流的影响。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转变,**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 佛教的传入也对知识分子造成很大影响,老庄哲学和佛教思想都主张消极避世,二者在相互激 荡中必然产生共鸣。读经注经和思辨玄想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从汉代经学到魏 晋玄学的转变,表明了人类认识方式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演进过程。魏晋玄学取代汉代 经学,也把人从神本思想中解放出来,走向人本思想
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哲 学形态, 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两种思维方 式。有关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转变的原因,从不同 视角出发有多种解读**。从汉代到魏晋之际,在 思想领域出现了很大的变动,那就是经学的不断衰 落和玄学的日益兴起, 其中有**方面的原因, 也 有思想本身演变的内在逻辑方面的原因。当时社 会的****使汉朝**上大一统的局面遭到了 破坏,打破了经学在学术和社会上的垄断, 为玄学 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但**变动因素只是造成魏晋 玄学取代汉代经学诸多原因中的外显部分,导致两 种哲学思想移位的潜在和内部原因在于当时思想、 思维发展的规律性。 一、**变动上的原因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诸侯纷争局面,秦朝统一后 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天下,但运用法家思想治理 天下却导致了自身的速亡。于是西汉初年采取黄 老之术,休养生息,但随后又导致诸侯叛乱。汉武 帝为了一统天下、巩固政权就急需一套理论学说,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并被汉武帝接 受,受这种**气候的影响,以总结经典、整理典故 和解经注经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遂成为一种风气。 这样便导致了汉代经学的兴盛。 那么魏晋玄学是如何产生的? 汉代末年发生 的农民**和宫廷之变, 致使汉帝国统治倾危, 出 现诸侯割据和相互纷争的局面,大一统的局面遭到 破坏,士人阶层普遍感到建功立业的机会渺茫, 于 是儒家学说也不再能够满足当时士人的心理需求, 士人们纷纷转向崇尚清谈的老庄之学。这样,中央 集权的瓦解为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具有 个人思维的玄学就在如此背景下获得了成长空间。 我们以往对经学到玄学转变的解释,都是较为 注重**方面的原因。可以认为,一种学说在多大 程度上盛行与时代**需要或变动关系密切,以上 的解读方式有其合理之处,这是按**背景来解读 一种学说的盛衰演变的方式,这种解读方式也表明 了一定时期**话语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然而,除了此种传统教科书解读方式以外, 还有更 多的文化层面的解读方式, 同时也说明用一种理 论、**去理解或规范历史事实是多么的贫乏。 二、外来思想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个积极利用外来文化的民族。汉 代强盛时期在**、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都达到 了较高水平, 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 更是促进了中 外文化的交流。当时的外来思想文化中对**影 响最大的要数佛教思想了,佛教最早传入**的年代很难考证,但根据史书记载,在西汉时就有佛典、 佛僧,表明了那时佛教思想已传入我国。 与汉文化重现实、崇人伦、爱生命等积极入世 思想相比,印度佛教较重来世、求解脱,讲求清心寡 欲不被**污染, 以超脱日常烦恼、生老病死等人 生的各种轮回之苦。这种思想正为现实的不快找 到了安身立命之所, 当人遭遇现实不能释怀时, 就 会投向一种追求解脱之道的思想之中。何况,佛教 确有对人生各种不适的调节作用。 当一个朝代初建时,大多数人总是积极的, 但 是随着人们对现实的不完满感产生以后,不少人就 会转向迷惘。佛教曾在汉代的贵族中流传,当时是 为着修来福报。随着佛教经典不断传来,社会变动 因素的刺激,佛教思想的传播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老庄思想与佛教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佛教的 传播加上先秦固有的黄老思想,就为魏晋玄学的产 生埋下了伏笔。玄学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道教思 想,这与佛教的传播有很大关系, 尽管某些方面的 影响不是直接的。佛教传到**时,正好与传统的 老庄文化相契合,也就使玄学在吸收佛老思想的基 础上得以产生。 三、人类认识方式的转变 一个人如何把握宇宙、社会、人生的终极真理 问题,通过学习典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办法, 即通 过领会圣人言辞之中的意思,来达到对终极真理的 把握。董仲舒认为经书是圣人发明天意所制的名 号,通过学习经书,就可以了解天意。 书籍记载了前人的经验智慧,学习书本知识对 增加一个人的见解和智慧必然是有益的。汉代整 理古代典籍的意义正在于此,这也是那个时代认为 的认识宇宙人生的根本方式。那个时代有重视实 践和强烈追求知识化的倾向,人们的思维形式多为 经验和现实思维。 而玄学的方法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世界的方 法,讲求直接体悟, “得意忘言”。与经学重典故、重 经典文本形成鲜明的对照, 玄学注重思辨的方法, 从具体、繁琐的现象中超脱出来,从整体出发,去把 握反映世界本质的本体。可见,玄学追求的是一种 抽象的理论思辨,同时也表明了一定时期思维方式 的转变。 四、神本到人本思想转变的要求 神本思想在周代社会以前是相当盛行的,周朝 的礼俗、祭祀也保持着某种神本主义的传统, 周礼 其实就是一套神本主义的道德**。到了春秋战 国时代,各个诸侯之间的战争使人认识到要依靠自 己的势力才能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而不是仅仅依 靠神灵的结果, 从而人们逐步失去对神的信任, 不 再相信神的力量,这也使当时人们的思想从神的束 缚中解放出来,注重人本身的力量和价值。 但是由于秦汉大一统的需要, “君权神授”的思 想便开始盛行起来,这实际上是为君主**的需要 而提出的思想,当然也继承了以前神本思想的某些 部分。我们知道,儒学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也包**某种神本倾向。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 治国策略之后,以解经注释为主要内容的经学也极 力为君主**的合理性辩护, 例如董仲舒提出的 “天人感应”学说, 把“天”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者,而人只有领会了上天的意思,才能不受天谴、与 “天”和谐共处。 处在当时主流思想之外的社会思潮中,有一些 较少**和神学色彩的思想意识,倾向于人的自然 本性和个体价值。而当时具有如此思想的一些人, 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和表达自己的愿望,于是就借助 于玄妙的思辨, 表达了某种自然本体论的思想, 其 中也突出了人在自然世界中的地位。玄学崇尚自 然而轻名教, 用自然解释世界本体, 就否认了超自 然的“神”干预世间事物的能力。正是由于神本思 想转变为人本思想的需要,才发展出一套以玄思妙 想为主要内容的玄学。其实,玄学提倡玄思妙想也 正是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教条的表现, 它大大扩展 了人们思考和思维的空间,玄学的实质并不是“空 玄”,而是有着实际思想内容的哲理学问。 五、创作方式的转变 先秦思想家的文章多是诗文哲思并重,同时民 间也流传大量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其中对现实表现 出控诉的诗歌比比皆是,但经过秦朝焚书和汉代尊 儒运动以后, 诗歌发展渐趋衰微, 直抒胸臆题材的 诗歌表现形式不再敢抛头露面了, 此种情况下, 发 展出一种汉赋形态的文章, 其风格是引经据典、赞 扬礼仪、**等等, 其中也有一些讽喻形式的 赋,但总的内容趋向却离不开**题材、帝王故事。 汉赋的这种文风被称作高雅,它的形成与**方 面推崇经学研究关系密切。当时谁的文章能够引用古 典,就表明谁的道德水准为高,谁的才识就高,如此风 气下,以研究经典为目标的经学理当日益繁荣。 政权的更迭使他们没有了皇家和正统 的标准,圣人也不再被推崇备至, 从而晋代的文风 浅显,纵横恣肆。由文风的变化也影响到治学的变 化,魏晋玄学当然也受到这种文风的影响, 不再追 求引经据典式的追求真理之道,而是发挥奇异瑰妙 的玄想玄思,追求空无的自然无为之境。 六、时代人格类型的不同 各个时代的文人都有一定的人格类型,例如唐 朝文人的奔放性格造就了千古流传的唐诗。在先 秦时期,知识分子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大离心力的集 团,他们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豪迈性格, 敢于讥 讽现实**和各种社会丑闻。所以每个思想家都 显得自以为是,各家各派都好像是自己掌握了真理 似的。这样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分子都很自信,也因 此发展出形色各异的百家学说,并且相互争鸣。 可以根据汉代文风推知当时知识分子的“贤 良”性格,正是这种“贤良”性格使他们显得很不自 信,唯恐自己说了大话,即使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 也要从经典中找到依据,好像怕遭天谴似的。除了 一些像司马迁那样敢于说真话的史作家之外,大部 分知识分子都是战战兢兢,其中的原因还要牵涉到 **方面。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曾经坑儒,刘邦也是 不怎么读书的皇帝, 藐视知识分子, 经过一代代的 打击压制,知识分子的自信渐渐被扫光。所以汉代 的知识分子就慢慢被压缩到只是做学问方面的功 夫去了,失去了先秦时期的**批判功能和特色。 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继承了汉代知识分子的 性格,也不过多地过问**, 即使是大一统局面面 临衰微,再次出现诸侯纷争, 这时的知识分子阶层 也不会出现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局面了,他们大多 都表现得与世无争, 只有贤人来请的时候, 才肯出 来建功业、立功名。东汉末年的知识分子大多表现 出这样的姿态, 表现出一种超越的样子, 其实是历 史造就了他们如此的模样。整个时代的文人性格 使得即使是哲学方面的思考也显得很超越的样子, 玄学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慢慢生成了。 不管是何种思想只有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 诸如外来文化、文风、人本、人格等等都离不开当时 的整体**气候的影响。的确,一定时代的**变 动对该时代思想转变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但是一 种思想潮流的形成或转变还受各种潜流的影响,是 各种历史**和事实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除了明 显的原因外, 还要考察影响事物变化的各种因子, 从而尽可能地把握历史事变的全貌。通过考察汉 代经学到魏晋玄学转变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不能简 单地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一种,认识事物也应 从各种复杂的联系中去把握。
佚名
2024-06-16 19:47:3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6 22:14:43

    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

  • 佚名
    2024-06-16 19:19:28

    魏晋玄学会要 徐国荣 pdf

    书名=魏晋玄学会要作者=徐国荣编著页码=419 **bn=978-7-214-12094-6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4.05   ...

  • 佚名
    2024-06-16 11:55:33

    魏晋玄学和当今玄学有什么差别?魏晋玄学主要是讲什么的?当今玄学主要是讲什么的?

    没有当今玄学,当今玄学是个别人自封的。魏晋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魏晋玄学的主张

    东晋玄学(约317~420年)以张湛、韩伯、陶渊明、袁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时司马氏政权南迁,社会矛盾尖锐复杂,齐生死、解脱逍遥的问题便成为玄学的...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魏晋玄学分为哪三个派别,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魏晋玄学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第一是曹魏正始时期。玄学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以《易》《老》为理论论据,盛倡“贵无”,鼓吹“言不尽意”,主张“名教出于自然”,为门阀...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魏晋玄学主张谁的思想?

    玄学是**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其思潮持续时间自汉末起至宋朝中叶结束。玄学是魏...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魏晋玄学是什么?他的特点

    魏晋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魏晋玄学“言意之辨”对**文论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1、魏晋玄学在**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上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想,克服了汉代经学的弊病,开创了糅合儒道学说的一个新的哲学时期,还对尔后的佛学,乃至宋明...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魏晋时期的玄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是以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为基础。东汉末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统儒家名教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汉朝到魏晋南北朝中是汉魏六朝吗

    六朝指**历史上的六个朝代,其分类有两种说法,多数情况下取第一种说法即**南方的六个朝代。1. 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六个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