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没有知心人没有真心人什么都没有、活着意味着等死

您好!
首先您能关注这个问题,说明您是一个明智的人,或者说您正在走向明智!
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有n个答案,
因为每个人的出生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出生年代和背景不同等诸多因素的不同,
其答案也就会不同。
我的建议是,您也不必为此纠结,浪费您的宝贵时间,
因为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此时,可能会有人说,这个问题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
应该交给哲学家去解决,其实这样也不见得对吧!
试问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啥而活着,那你让他怎么活呢?
就像大海中的船只,没有航标一样。

那我们的儒家先哲孔子,会给我们什么答案呢?
我们不妨看看: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通过从上文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对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个终极问题,并没有给出正面确切的答复,而是严重警告自己的弟子,
不要在有争议的问题上纠结,浪费时间。

而道家先哲老子则说:“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他还说“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上文也同样告诉我们,要解决难以解决的难题,还要从眼前易行的事情做起,从尽人事做起。

同样,佛家经典【心经】中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使色。
佛家的智慧则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了解人生真谛的道路,即修心至“空”的境界,
然后在俗世的生活中去寻找人生的真谛。

非常有趣的事情的出现了,儒释道三家先哲给出的答案,
都好像在回避正面回答这个终极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而是告诉我们人不应该怎么活着。
也许,这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
因为能说的道是片面的道,不是永恒的道,所以先哲们都不约而同的“不敢为天下先”。
其实儒释道先哲们含蓄的,温和的,非正面的回答是契合天机的。
因为他们不道出天机,万物就会自然孕育,自然孕育就会气象万千,千差万别。
也许就是千差万别的自然孕育,才导致事物的多元化,成就了万物的生生不息。

有人说“佛”是心,“道”是骨,“儒”是肉,
相比而言,儒家就像我们自身的皮肤肌肉一样,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具有亲和力。
儒家先哲孔子虽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却温和的告诉我们人可以这样活着:
“吾十有五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综上所述,我建议您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就ok了!
1)上进(积极向上,热爱生命和生活)
2)止步(干什么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
包括您问这个问题的次数,为此纠结的时间,为此花费的精力。
3)正道(人要走正道,即便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4)减法(人生中的诱惑和妄念,统统减去,要学会过简单简约的生活)
5)敬天爱人,尽人事知天命。

温馨提示:
1)人生不同阶段,要做阶段性的调整。
2)时常留给自己一些反省的时间,人有时候停下来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3)不要过于自我(不动心,不起念,无边烦恼自然断)
4)留一些时间修心养性和修道。
5)俗世的生活中有生命真义的存在,生命的真义要在俗世的生活中寻找。
6)要知道**人真正的四部经典是:【黄帝内经】----身、心养护的宝典。
【论语】--------为人处事的经典。
【道德经】------洞悉人生,自然,宇宙的不二法门。
【易经】---------群经之首,活水之源。
以上,希望对您能有所启事和帮助。
追问谢。愚郁闷,如此big question怎么信息闭塞读书寥寥的古人就咋的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后人从此不必也不能复问?如此厚古薄今,后人难活啊,一具圣尸一座山,孙大圣也翻不了身哪。嗫嚅请教,怎么评审“真正的四部经典”?2013-10-20 13:24
回答面对这个人生永恒的话题,

近代哲学**冯友兰说:
1)人生就是在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肯定中度过。
2)人生就是在反复在问自己‘’我该怎么活着中度过。
**著名学者傅佩荣说:
一般人多半从中年才开始真正成长。
国学**曾仕强说:
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上,为社会大众谋福利!

注解:1)不管古人也罢,现代人也罢,只要谁说的对,我们就听谁的,不是吗!
2)只要是宝藏,就注定必须我们去寻找和挖掘;
试问我们所有物质都有了,所有精神层面的问题也解决了,
我们还会努力、还需要奋斗、还有勤劳吗!
3)如果人生只有四个字,吃、喝、玩、乐,那不就白活了吗?
因为“人异于禽兽几希”---------孟子。
佚名
2024-06-08 01:30:5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