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遇风即散,界水即止。是什么意思?

《葬经》一句“气乘风则散,遇界水则止”,“风水”两字从始成名。风水的起源及其发展:风水气乘风则散,遇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气乘风则散,遇界水则止。”这里的气指的是生气。生气随着风发散开来,故凡是会散发生气的皆称之为风,不论是不是真风。《风水》两字最早出现于晋代郭璞《葬经》:葬者,乘生气也。气承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遇界水则停:“两水之中必有山。故水会即龙尽,水交则龙止,水飞走即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观旧大地之墓自然发现两水之间必有山,所以两水**出必是龙脉(山脉)尽头,所以水势分散(缺水)的地方必然生气散,水势交汇之地必然生气聚集。所以在风水中凡是能让风停下的皆可称之为水,有明显界线的事物也称之为水,故风水在城中以道路为水。风水两字到底风更重要,还是水更重要?为什么风水而不叫水风呢?第一种说水比风重要,原因是,各种书,《地理五诀》等都没有把风写入上去,所以感觉风不重要;第二种是说风要比水更重要,所以历代叫先叫风再叫水。
佚名
2024-06-07 18:43:3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