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请问南京跟四川的差异?

四川风味包括了成都和重庆以及乐山、江津、自贡、合川等地方的菜点特色。素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佳话,以麻、辣、味浓著称。川菜最大的特点在于调味。味型多样、变化精妙。烹调多用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和醋、糖来调味,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鱼香、荔枝、麻辣、椒麻、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
其次,川菜选料广,烹调方法多,菜肴品种丰富也是重要特色,四川的风味小吃与面点同样出名,并且许多品种都有掌故,饮食文化相当发达。川菜筵席格式多样,高级筵席,普通筵席、大众便餐、家常风味,层次分明,菜式各异,无不脍炙人口。

干烧岩鲤、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生爆盐煎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煸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叶儿粑等是四川最负盛名的菜肴和小吃。
南京菜一向称为京苏大菜,厨师则自称“京苏帮”。
  南京鸭肴 南京的制鸭技术久负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时期就有记载。南京的鸭肴是闻名全国的,除金陵烤鸭外,板鸭、盐水鸭、烧鸭、金陵酱鸭、香酥鸭、八宝珍珠鸭、咸鸭肫等也各具特色。
  美食街 夫子庙的大石坝街和湖南路的狮子桥为著名的美食街,有很多特色小吃,如回味鸭血粉丝、狮王府狮子头、尹氏鸡汁汤包、莲湖糕团店、“忘不了” 酸菜鱼、绿柳居等。此外,散布在新街口和南大附近的众多美食店也为不少网友口碑推荐。
  秦淮八绝 所谓“秦淮八绝”,指南京八家小吃馆的十六道名点:
  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
  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六凤居的葱油饼、豆腐脑儿;
  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蒋有记的牛肉锅贴、牛肉汤;
  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莲湖糕团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夹心小元宵
  南京主要小吃有:小笼包、煮干丝、鸭血粉丝、如意回卤干、什锦豆腐涝、状元豆、盐水鸭、蒸饺。
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605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16.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852元,比上年增长11.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6:49.0:48.4。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4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5.0%。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42.3%。
  农业: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174.9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94.78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2.28亿元,增长10.4%,牧业产值35.32亿元,增长5.6%,渔业产值36.85亿元,增长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72亿元,增长8.2%。
  工业: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6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91.55亿元,同口径对比(下同),比上年增长22.3%。全年工业四大支柱产业(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实现总产值3984.60亿元,增长21.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8%。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770.14亿元,增长46.1%。
  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86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445.97亿元,增长27.0%。
  贸易:2007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零售额1204.52亿元,增长17.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8.15亿元,增长24.8%。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经济完成31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个体经济完成4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股份制经济完成18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外资经济完成1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对外经济: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36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总值206.46亿美元,增长18.9%(地方出口总值132.94亿美元,增长18.6%)。三资企业全年出口额达86.25亿美元,增长11.6%,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达到41.8%。对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主体市场的出口全面增长,全年出口181.70亿美元,增长17.9%,占全市出口额的88.0%。全年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21.4%和34.5%。全市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236家,比上年增加54家,合计出口额达180.73亿美元,增长19.2%,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7.5%。
  财政:2007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28.53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0.19亿元,增长34.0%。
  完成各项税收82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国税征收完成436.68亿元,地税征收完成357.91亿元,财政征收完成27.68亿元。在各项税收中,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分别完成147.19亿元和72.25亿元,分别增长74.2%和37.7%。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教育支出44.92亿元,增长28.1%;科学技术支出6.68亿元,增长2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19亿元,增长30.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3.38亿元,增长28.6%;交通运输支出5.34亿元,增长27.4%。
  居民收入: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17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020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278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80元,增长12.1%。
四川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年,四川省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紧**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省战略,全省经济呈现“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运行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完成生产总值8637.8亿元,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62.2%和33.3%。
  2006年,全省农业生产虽然受百年一遇的干旱影响,但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二是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提升。四是劳务开发效益有所提高。五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工业强省战略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效益、速度双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3144.7亿元,增长2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97亿元,增长24%。高新技术、优势资源、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1904.7亿元,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3.3%。工业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430.7亿元,增长33.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4.7。“三个百亿工程”初见成效,新增6户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29.3点,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32.6点,为历史最高点。
  服务业快速发展。精品旅游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新五大旅游区建设开始启动,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实现旅游总收入979.6亿元,增长35.8%。入境游人数达140.2万人次,增长31.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增长25.1%;接待国内游客16580.6万人次,增长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47.6亿元,增长36.6%。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1627.9万人次。铁路旅客发送量5307万人次,货物周转量546.4亿吨公里。城乡消费稳步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6亿元,增长14.8%。商品房、汽车、文化、体育等消费持续升温。物流业发展较快,6家企业获得****物流企业称号,其中有3家获得aaaa认定。光缆线路长度达到23.9万公里。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345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711万户,普及率19.6%;移动电话用户达1977万户,普及率22.6%。
  2007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统计局审定,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105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2.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595.5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3817.7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59.5%和34.9%。
佚名
2024-06-10 17:48:3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