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杨继盛七岁失母文言文翻译

一、原文: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有删改)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二、翻译:
杨继盛七岁时母亲去世。继母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都在读书,很是羡慕。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哥哥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放牛。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
后来他被贬为狄道典史,狄道这个地方汉人和番人杂居,习俗落后很少有人了解诗书。杨继盛从他们的子弟中选拔优秀的一百多人,聘请三经老师教他们。他卖掉所乘的马匹,卖出夫人的服装,买田资助这些学生。这个县有座煤山,被番人占据,农民(只得)依赖二百里外的柴薪(生火做饭)。杨继盛召集番人并说服他们,他们都心悦诚服地说:“杨公即使需要我们的毡帐,我们也舍得,何况是煤山呢?”番民非常信赖爱戴他,称他为“杨父”。
佚名
2024-06-07 04:45:1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21:51:07

    杨大眼文言文翻译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

  • 佚名
    2024-06-07 21:14:31

    《杨亿巧对》文言文的翻译

    《杨亿巧对》译文: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能对初,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因为别人请他对对子...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杨继盛七岁失母文言文翻译

    一、原文: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杨继盛七岁失母》文言文翻译

    展开全部(原文)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文言翻译

    南杨在内阁任职,他的儿子到京城来,沿途路过的州县,没有不送礼的,惟有江陵县令范理不给送礼。杨公对此很赞赏,便将他举荐为德安太守。有人劝范理写信感谢难杨,范理说:...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杨继盛七岁失母》文言文翻译

    原文)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文言翻译

    南杨(要不就是南边姓杨的)在朝廷中的内阁,他的儿子来京城,所经过的州县,没有不赠予东西的,惟有江陵令范理不送礼(这句不太会翻)。南杨觉得他不同,推荐做德安守,有...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白话文翻译文言文

    呵呵,去之日公园东湖,凡人皆有作依依不舍,然犹以声音满之旷之草之,笑掷而还之校园,我等并无汗之下之,乃与师同习所学者,并共望下一出游。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翻译文言文 急!!!!!!!!!!!!

    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文言文翻译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的时候,朝廷正在整顿治理结党行为,因此士大夫都不敢到他那里去(辞行,安抚),只有侍制王质带病到国都大门(即国门)去为他饯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