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杨廷和的人物评价

李东阳: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经邦济国)事,须归介夫。
余子俊:介夫当相天下,为我熟此,以助他日谋断。
彭泽:杨公先见,吾不及也。
梁储:天下大事,非石斋莫能济。
蒋冕:忠诚而刚正,知有**而不知有身。
费宏:首定大策,备患防微,虑无遗算,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石珤:竭股肱之力安社稷,以成维新之治。
乔宇:身任天下之重,竭尽心力,卒成中兴王业。
林俊:受遗定策之功,狄梁公唐、司马公宋,不是过司马。
席书:杨廷和社稷臣。
朱厚熜:杨廷和有大功,他日麒麟画形。
陈文烛: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少师兼太子太师,首相两朝,有除难定策之功焉。
薛蕙:社稷功成后,山林避宠年。遭逢谁可并,出处独超然。反侧当前日,经纶迈昔贤。殷忧兴圣主,至治格皇天。凶竖同摧朽,苍生尽解悬。庙谟随指顾,臣节见周旋。智勇千夫敌,勋劳百辟先。赏仍虚裂土,名已重凌烟。握玺惭周勃,挥金缅鲁连。急流嫌盛满,介石慕贞坚。许国心恒切,还乡兴偶牵。留侯初相汉,乐毅晚辞燕。异渥丝纶数,高风进退全。草停黄阁诏,花簇锦江船。水槛星桥侧,茅堂雪岭边。云霞深绿野,卉木富平泉。事业存钟鼎,仪型照简编。累朝瞻翊戴,四海忆陶甄。白首归休记,青春送别筵。衣冠望行色,端不异登仙。

明穆宗时,礼部奏议称“廷和性抱忠贞,才优经济。相武庙于危疑,吁谟默定;翊先皇于初统,朝政一新。正始厚终,庸勋卓著。高风直节,誉望尚流。”
赵贞吉:惟皇天笃我,明之祐间出哲臣,社稷隶二百年间,如仁和于公暨新都杨公乘所遇时力,于隷事最着矣。盖正统己巳土木北狩、正德辛巳威武南征,陨空沉陆、变起非常,非有握补天之器,挟栘斗之能,安敢授手其间哉,于公巳表于宪皇之世,杨公之没久矣。
王世贞:新都嶷然三辅,鼎承百辟风偃,虽不久而有所扼以去,然相形成,而首次遂大分。
李贽:世庙初入,据古执礼,公当其时,可谓正直不阿,卓然名世矣,是岂赂瑾卖友取容之人乎?此市井之谈,爱憎之口,不待辨者。独大礼议起,人皆是张、桂而非公。余谓公只是未脱见闻窠臼耳,若其一念唯恐陷主于非礼,则精忠贯日可掬也。故谓公之议有所未当则可,谓公之心有一毫不忠则不可。此赵文肃所以极力为公表也。善乎郑淡泉之论曰:“康陵时,刘公鞠躬尽瘁以匡其始,杨公拨乱反正以扶其终。或去或不去,均之为大臣。”其言当矣。果如或者之说,于司直为卖友,于刘瑾为阿势,则大礼之议,委曲扶同,公自优为之矣。然公之议大礼也,可以许其忠,而未敢以许其妙。若处康陵之朝,非但人不知其妙,而亦不能信其忠。盖大忠者不见忠,至妙者人自然不知其妙也。是以当时知公者仅仅有李文正、梁文康、费文宪数人耳。文正必得公而后敢以去,梁、费二公亦必得公而后敢即安,则公所系何如哉!余又怪其不能以事康陵者而事永陵也,岂其真挟定册之功,或恃世宗仁圣,终能听己也耶?不知之矣。
焦竑:杨石斋当武皇大渐之时,其调度区画,取办俄顷,命中书十余人操牍以进,石斋一一口授,动中几宜,略无舛错。此真有宰相之才,虽姚崇何以过之?
杨维桢:世宗享国长久,本朝无两,礼乐文章烂焉具举。斋居数十年,图逦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真英主哉!始衷终则新都、永嘉(张璁)、华亭(徐阶)功大矣。
何乔远:大礼议起,杨公叹曰:“众尤交责,吾何逃乎。义之尤我,命也;人之尤我,遇也;事之尤我,时也;吾有去而。”及被废家居,言及受遗之际,泪未尝不蔌蔌下也。彼亦有以自喜,迹其时虚大位,以四旬迎嗣君于千里,枭獍在侧,磨牙舕舌,杨公处之周勃、韩琦,未足专也。
林时对:正德改元,逆瑾窃柄,洛阳、姚江相继去国,惟茶陵独留;犹幸引用正人王文恪、杨文忠、梁文康、杨文襄,或参帷幄,或任戎行,虽穆满之骏日驰,而凶璫伏法,宸濠置鐇就擒,黄扉运筹之力也。
张燧:武皇南巡,天下汹汹,幸臣窃国柄,已而崩于豹房,禁从兵悉属江彬。杨公廷和密与太监张永谋启太后,请旨诛彬,先传令散军士各就赏所,彬觉,顾瞻无人,遂就擒。噫!此何等功耶!昔韩魏公以空头敕安置任守忠,谈者迄今伟之。公之视此,其难不啻十倍,而公之处此,其功不当百倍于昔耶?而或者议公卖友取容。夫世庙初入,据古执礼,公当其时,可谓正直不阿、卓然名世矣,是岂卖友取容之人乎 此市井之谈,爱憎之口,不待辩者。独大礼议起,人皆是张桂而非公,不知公只是未脱见闻窠臼耳。若其一念唯恐陷主于非礼,则精忠贯日可掬也。故谓公之议有所未当则可,谓公之心有一毫不忠则不可,此赵文肃所以极力为公表也。
王夫之:①周勃居功相汉,而致袁盎骄主之谮;杨廷和居功受爵,而贻门生天子之谴。英主觉之于事后,而不能慎之于当时,勃与廷和自任已坚,气焰上夺其君,有不能遽抑者在也。识卑器小,忠贞不笃,以天子为墨庄,自贻凶危而害流后世,三代以下无大臣,究其情实一鄙夫而已矣。 ②先君无前定之命,嗣子无豫建之实,则如杨廷和之迎兴邸,顺次而无敢择焉可也。廷和行其所无事,而世宗曰:“以门生天子待朕。”亦鞅鞅芒刺之谓矣。然廷和危而天下安。
张廷玉等《明史》:武宗之季,君德日荒,嬖幸盘结左右。廷和为相,虽无能改于其德,然流贼炽而无土崩之虞,宗籓叛而无瓦解之患者,固赖庙堂有经济之远略也。至其诛大**,决大策,扶危定倾,功在社稷,即周勃、韩琦殆无以过。
方东树:杨廷和等无识,执著述有无以泥胡安定、薛文清之从祀,非也。
蔡东藩《明史演义》:①大学士杨廷和,身居重要,初亦与叛藩往来,至萧淮等举发**谋,尚欲援宣德故事,遣使往谕,促使为变。孙燧、许逵之被害,未始非廷和致之。 ②明自太祖得国,至于武宗,盖已更十主矣。除景帝祁钰,因变即位外,皆属父子相传,无兄终弟及者。惟武宗崩后,独无子嗣,当时岂无武宗犹子,足承统绪,而必迎立世宗,惹起大礼之议,此实杨廷和等之第一误事也。世宗既已入嗣,于孝宗固有为后之义,然以毛里至亲,改称叔父叔母,于情亦有未安。诚使集议之初,即早定本生名号,加以徽称,使世宗得少申敬礼,则张璁等亦无由乘间进言;乃必强词争执,激成反对,此尤杨廷和等之第二误事也。不宁惟是,廷和等身为大臣,既因议礼龃龆,隐忤帝意,则此后宵小进谗,政令未合,亦无自绳愆纠谬,格正君心。盖君臣之际,已启嫌疑,虽有正论,亦难邀信。如斋醮一事,明为无益有损之举,而世宗惑于近言,以致遂非拒谏,其情弊已可见矣。故世宗之刚愎自用,不无可议,而吾谓激成世宗之刚愎者,杨廷和等实主之焉。

佚名
2024-06-01 16:07:3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1 18:34:12

    陆荣廷的历史评价

    陆荣廷童少孤哀,颠沛流离,17岁至35岁度过绿林游勇生涯19年;36岁至52岁任清朝武官16年;53岁至66岁,任**的都督、督军、两广巡阅使和广西边防军务督办...

  • 佚名
    2024-06-01 23:19:59

    杨廷和的人物生平

    杨廷和生于天顺三年九月十九日(1459年10月15日) ,其父杨春,曾任行人司司正、湖广提学佥事。成化七年(1471年),杨廷和乡试中举,时年十二岁。成化十四...

  • 佚名
    2024-06-01 04:10:02

    【三杨、杨一清、杨廷和】的相互关系

    三杨、杨一清、杨廷和没有关系。1、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加大...

  • 佚名
    2024-06-01 20:45:14

    桃谷六仙的人物评价

    读过《笑傲江湖》的几乎没人不知道“桃谷六仙”,这六人怪异之极,动不动就把人撕成4片,又把那个受了外伤的令狐冲整成了超强内伤,连“**名**”平一指也束手无策。这...

  • 佚名
    2024-06-01 17:15:38

    历史上对杨修的评价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杨洪的人物评价

    杨洪墓前《神道碑》中赞道:“洪健在时,在边巡哨,潜藏在山谷间的敌人,只要窥见旌旗知为杨洪,便奔窜相告:‘杨王来也!不可出!甚至急急而匿遁。其镇塞神威可见一斑。杨...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历史上对杨修的评价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杨家将》中如何评价杨四郎?

    宋朝《杨家将》如何评价杨四郎。从**历史上在两军交战中‘投敌贪生’的大将无论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名誉扫地,受人不齿。故为将者要保证清白,以死为忠。古代如此,现代...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杨守敬的人物评价

    《清史稿·列传》:杨守敬,其学通博,精舆地,用力于水经尤勤;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至精;工俪体,为箴铭之属,古奥耸拔,文如其人;以举人官黄冈教谕,加中...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班固的人物评价

    张辅:世人论司马迁班固才之优劣,多以固为胜,余以为失,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