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太平店镇的建制沿革

太平店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据考证,自秦朝以来,穿越两千年岁月沧桑,见证了历朝历代兴衰存亡。过去这里人称“青泥湾”,公元1368年,元未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率部路过,“但见沿途百姓慌恐四逃,民不聊生,唯此地戏台高搭,鼓锣喧天,市面繁荣,堪称太平,遂连叹太平之店也!”太平店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如今,这里保存完好的百年老街,明清古道,为太平店镇建设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江西会馆,王家当铺,无不映射出这片土地昔日商贾云集的繁华与喧嚣。
太平店又称太平镇,古称山都,战国时期为南阳之赤乡,后建山都国。秦置山都县属南阳郡,治所在和城(今太平店),后迁至汉水西岸故城(今谷城县黄畈乡张庄)。西汉曾为侯爵王恬启的封地,东汉为侯爵马武和杨陀的封地,属荆州刺史南阳郡。西晋时,山都县初属南阳郡,后属襄阳郡。南北朝刘宗时期,属雍州新野郡,南齐曾改属宁蛮府义安郡。梁为山都县,属襄阳郡。北周省山都入安养县,属河南郡。随初,省安养,将原山都辖地划入筑阳(谷城)。随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封吐万绪为谷城郡公,开皇七年(587年)省筑阳入义城,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义成县为谷城县。
相传,太平店原名“青泥湾”,又名“半扎店”,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福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路过此地,见当地戏台高搭,鼓乐喧天,正在唱戏,欣然相语:“此地堪称太平”,于是后人改称“太平店”。但据文献记载,明崇祯十一年张献忠改王家河为太平店。
清末修建的太平店东街牌楼---洞宾楼,禀生王林峰书“古青泥湾”斗大四字于其上。此牌楼1949年尚存,1958年被因修丹江水库运送分水球,水运从太平转汽运,因牌楼门狭窄被拆毁(见图片)。旧谷城县志裁:“咸淳八年,元围襄阳五年,宋闯闻知其北一水曰青泥河,即其地造舟百艘。求将得张顺、张贵。俾为都统。发舟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黎明抵襄阳城下。又载谷城县八景之一;“高头渔隐”。“高头”,即今之高台铺----原名高头堡。据百岁老人追忆,原太平店西街与高台铺仅一水之隔,可互为呼应。太平店曾筑过土城,早在清前业已消失于汉水(刘德全《谷城县志》)。随着河岸长期崩塌,街道渐次东移,汉水中已淤成四里多宽的沙滩。东岸于1953年垒块石护坡2480米,太平店镇遂固定于此。
据《谷城县志》记载,太平店镇和谷城县的庙滩、茨河、黄畈一带古称山都,战国时期为南阳之赤乡,后建山都国。秦置山都县属南阳郡,治所在和城(今太平店)。两晋时,山都县初属南阳郡,后属襄阳郡。南北朝刘宋时期属雍州新野郡,南齐曾改属宁蛮府义安郡。梁(南北朝时的一小国)为山都县,属襄阳郡。北周省山都入安养县,属河南郡。隋初,省安养将原山都辖地划入筑阳(谷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省筑阳入义成。开皇十八年(598)改义成县为谷城县。炀帝大业初,省襄州、谷城属荆州襄阳郡。唐、宋、元时,太平店一直在谷城、光化、襄阳三县之间来回辖属,直至清代属谷城县。民国时期本地仍属谷城县管辖,1948年7月谷城全境解放。从此,以汉水为界,太平店划归襄阳县。2001年12月划归樊城区。

佚名
2024-06-10 08:24:3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0 21:01:33

    上垟镇的沿革

    1949年为岱垟乡,1951年分设岱垟、金垟2乡,1956年合并复称岱垟乡,1958年改称岱垟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8年改设上垟镇,...

  • 佚名
    2024-06-10 21:06:07

    新店镇的建制沿革

    新店镇春秋战国时为越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地属闽中郡。汉建安初闽地设五县,属候官县。三国时期及晋武帝平定孙吴后,均属东安县。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析东安县...

  • 佚名
    2024-06-10 12:37:32

    店张镇的历史沿革

    店张古称店张驿,为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地处莽塬北麓,肖河古道下游,位于咸阳、兴平、礼泉三市县交界,享“鸡鸣一声闻三县”之誉称。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四通...

  • 佚名
    2024-06-10 12:57:50

    冶源镇的沿革

    1956年设冶源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1997年,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5.8万人,辖冶源东村、冶源西村、冶源南村、冶源北村、豹伏岭、黄家宅、...

  • 佚名
    2024-06-10 21:27:52

    千山区的建制沿革

    千山区可上溯的秦代(公元前221年)。 汉代、三国时期、晋代、隋代,其北部(以杨柳河为界,下同)隶辽东郡襄平县(今辽阳市),南部属新昌县。唐代,唐高宗天皇大圣大...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大兴镇的历史沿革

    大兴镇,原名“依布气屯”。清初蒙古族牧民“依布”于此开荒立屯,故名。1927年洮昂铁路通车,在依布气南建大兴火车站,不久屯落与火车站连接到一起,便以“大兴”为名...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吴郡的建置沿革

    吴郡是孙吴都城之一。 建安初,孙策平定江东后领有该郡。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领吴、海盐、乌程、余杭、毗陵、丹徒、曲阿、由拳、钱唐、富春、阳羡、无锡、娄、...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宁波的历史沿革

    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县治为今奉化市西...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陡岗镇的历史沿革

    陡岗镇是楚文化的故乡之一,有着悠长的历史。经专家对新河村出土的罐、杯、鬲等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先民此繁衍生息。 春秋时期,陡岗为古轸国的一个军镇。陡岗镇...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梅城镇的历史沿革

    梅城因古城墙临江一段筑成梅花形而得名。三国吴黄武四年(225)置建德县,梅城即为县治。唐神功元年(697),睦州州治由雉山(今淳安)迁梅城。此后直至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