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我们数学留了一项作业,有三个题目,随便选一个写一篇千字论文。怎么写?

我的一篇日志,你可以把它改一下(人名、年级、和学校……)作为第三个题材交上去……数字游戏   大家可能经常看到如下两个很经典的、用来压迫我们学生,或者破坏所谓“浪漫”气氛的“研究表明”,或“例证”:一是说什么90%*90%……≤50%……二是什么人与人之间可以用5个其他人联系起来……
在沈国新门下学了三年,又被蒋丽娟训了一个学期,我现在代表王坐戳穿他们!
数字游戏案例1 偷换概念
原文梗概:有人说做事没必要做到尽善尽美,只要在“自己觉得好”和“他人觉得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家可以设定每件事都做成功了90%,那么6个90%相乘是多少呢?只有53.1441%。可见若干个“一点点”堆积起来的就是失败。而生活中的每一件大事都是有许许多多个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所以……
这是蒋萍在初三的寒假来临时对杨宝宝(还是凌宝宝哒?忘了,反正是我们九<5>班这两个人中的一个……)说的。我的第一反应时“有问题……”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也举一个例子:有十次抽奖的机会,100%的中奖率。十次最多获得的奖金是1000元(不用我教吧?)而凑巧,你是次抽奖抽到的奖额都是90元……请问你一共获得了多少奖金?是1000*90%*90%*90%*90%*90%*90%*90%*90%*90%*90%=348.@@(元)还是(90%*100)*10=90*10=900(元)?
不管服不服,答案明显是后者,那为什么原作者要这样设定算法呢?不管用不用脑子想,原作者肯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且知道正确的算法的,否则也不会出来舞误导人的(没准就是一个数学老师也说不定……)目的其实也不难猜:让广大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最好学死了,好无条件服从我们的命令。不会自主思考,不会反抗,丢弃自由,丢弃自我……)。好吧,我们最后也只能说一句:“出发点不错,但方法不对……”
数字游戏案例2 累计
原文梗概:如果每个人都认识200个人,那么世界上任意两个人都可以用5个人联系起来(设世界人口64亿。则200*200*200*200*200*200>@@)
其实那么麻烦干什么捏?如果每个人认识283个人,那么这个世界就可以用4个人联系起来了(28322=@@);甚至从原题将,如果每个人认识145个人,世界也可以被5个人掌控(@@)。我们还可以再假设一下:如果每个人只认识一个人(不必互相认识,就像好多好友都忘了我是谁一样),那么是不是这个世界就建立不起来了呢?这不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它让很多会思考的人掉了进去……因为这个案例最多时被用在警告早恋上(说什么不要相信缘分,人与人其实可以很方便地相识)……
这个问题只考虑了人数的简单叠加,而没想到如果有若干个人同时拥有若干个相同好友,或者有的人像我一样对“找呀找呀找朋友”不感兴趣,认为自己可以撑过20年,然后和妻子一起撑过剩下的日子的人的情况……
关键是这个调查只是讲了“联系在一起”,而没有提到怎么“联系在一起”。比如发现某个“媒介人物”(即把世界关联在一起的人)途径基本上是一样的:
【E.G 1】A与B是小学同学,初中分别三年,暑假里在小学班主任家再次相见,免不了寒暄一番。
A:啊!斗斗?
B:去死……
A:(沉默……)
B:你是那个初中的?
A:常二四(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B:哦,那你们班有没有一个叫“主席”(嘘~)的?
A:有啊有啊,和我一个班的,你怎么认识哒?现在在你们班啊?觉得她怎么样啊?……
B:(沉默……)
(大家什么都没看到,是吧?
选项A是的 B的确是的 C真的是的 D怎么不是呢
E怎么可能不是呢 F绝对是的 G我酱油买好了~)
【E.G 2】A与C在同一个高中的同一个“兴趣小组”(性质的东西),话说某天A又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在那里哀叹自己的中考没考好……
A:唉~小升初栽在语文上,中考又栽在语文上……我语文要是考到市平均就好了(多少的?100么?)我就可以上一中了……(自言自语:曾经有一扇华美的后门开在我面前,我不屑于珍惜,直到自己堕落了才后悔莫及……)
C:你语文多少?
A:84……
C:……
A:……
C:你有我一个同学惨,他差一分进一中,结果志愿填错进了田家炳……
A:你说“八陪”吧?
C:嗯~
A:嗯?
C:嗯?
A:我很惊讶于你的不惊讶……
C:没什么好惊讶的(然后他就把那个“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即案例2)”讲给A听了……)
A:……
所以说……我们还是要相信缘分的……
(灵感来源:初三的图表学习。《伴你学(我们叫它《逼你学》)》还是书上有一道题,给你几张表格,让你说明其中的不恰当或误导人的地方,而究其原因是未设纵轴起点为零……)
佚名
2024-06-02 10:54:5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