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斋及由来~

一、关于名人书斋的简介: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就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自己书斋的命名,正式命名为书斋,起源于北宋。这些文人雅士,给自己的书斋命名,意味隽永、饶有情趣的书斋名,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二、详解有名的书斋的由来:
  1、老学庵。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以此激励自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
  2桂斋。宋代名相李纲常以桂花品格自勉,亲植桂花以明志,并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桂斋”。
  3、七录斋。明代著名学者张溥的书斋取名“七录斋”。他自幼好学,所读之书一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反复七次,达到“胸有成竹”为止。
  4、聊斋。清人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闲谈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5、饮冰室。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叫“饮冰室”。“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比喻自己内心的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圣命,竭力变法维新,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梁启超内心的焦灼和困窘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解之。
  6、何妨一下楼。闻一多先生曾多年埋头于古代文化典籍《楚辞》与《诗经》的研究,除了吃饭上课之外,难得下楼一次,轻易不出门。饭后大家都去散步,闻一多却不去,邻居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是闻一多得了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他的书斋从此便成了“何妨一下楼”。
  7、龙虫并雕斋。语言学家王力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龙虫并雕,两样都干。”所以他把书屋命名为“龙虫并雕斋”。
佚名
2024-06-02 02:19:5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2 12:25:39

    书斋取名为境庵:历史上有这个词的出处吗?

    不要管什么历史出处,只要和了你的意境就好。境庵书斋,嗯,原来是个有意境的才女书房。不错,此名甚好。

  • 佚名
    2024-06-02 23:17:42

    斋号的来由???

    在中国人的称谓习惯中,室名斋号常常也成为书斋主人的代称,如"少 室山房"、"阅微草堂"、"聊斋",已成为胡应麟、纪昀、蒲松龄的固定的 别名。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

  • 佚名
    2024-06-02 06:22:21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的名称有何来历

    1/ 夏:   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 商:  ...

  • 佚名
    2024-06-02 00:11:27

    中国的历史上诞生了多少本兵书?

    由于中国兵书著作甚多,本词条仅作粗略介绍  一.武经七书  1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

  • 佚名
    2024-06-02 15:05:41

    古人的有趣书房名及由来

    瓶水斋:清朝诗人舒位一生涉猎极广,知识渊博,文思敏捷,写诗挥洒自如。他把自己的创作成果比作从汪洋大海中汲取出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 聊斋:...

  • 佚名
    2024-06-02 15:13:32

    台湾的历史以及名字的由来

    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东汉称夷洲,隋时改称流求,明代又称北港、东蕃。元明设巡检司于澎湖,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76年...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杭姓的历史及由来

    杭姓 - 姓氏源流 1、源于姒姓,出自大禹的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 大禹治水后,剩余和留下来不少舢板,大禹便让自己的支子管理,封为余航国(今浙江余杭),其后人便...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剑?

    第一剑 轩辕夏禹剑 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轩辕夏禹剑!对这样一把...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陆氏来源?

    陆氏 历史来源 「陆」源出: 一、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田完之裔孙、齐宣王少子通(一说为季逵、季达,皆为字讹)受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其后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