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诗的题目是什么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一古人留下的经典格言,一直为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所广泛引用,几至成为人们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座右铭。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引用此语时,均认为是清代乾隆朝进士翟灏提出的。笔者也曾使用这种说法,并在不同的语言场合中多次看到了这种引法。
近来,笔者在阅读古代诗文中,发现此语,并非出于清代学者翟灏,而是源自宋代叶适的《留耕堂记》。
叶适,生于1150年,卒于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人。宋孝宗淳熙四年中进士,后被诬陷夺官,从此闭门著述,著有《水心先生文集》。《留耕堂记》便是《水心先生文集》中的一篇记事散文,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便是《留耕堂记》的开篇语。
《留耕堂记》记的是一位叫葛自得的人根据当时民间传诵的“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两句民谚,将自己的宅第取名为“留耕堂”,其意,一是对这句具有重要训诲作用的格言的推重,一是借以教导子孙后代珍惜土地,勤恳躬耕,节俭务家,自食其力。
叶适在《留耕堂记》中讲到,这两句民间谚语,还是在他孩提时,就在其家乡到处传诵。后来他长大了,到外边读书、应试,以至做了官,到了很多地方,人们都能熟记这两句谚语,并以此互相告诫。特别是当他看到葛自得以这两句谚语中的“留”字和“耕”字来为自己的宅第命名的时候,不仅深受感动,而且大有所悟,于是,便作《留耕堂记》一文,以记述自己对这句久铭心中的谚语的理解。文章虽只有450字,但文字隽永,布局精巧,叙述流畅,论证周致。特别是作者紧紧围绕究竟为子孙后代留什么的问题,展开了有理有据的论述。作者深刻阐述了为后代留下忠厚本分、勤劳致家的品德亦即“留心”,要比留下“谷量山积”的财富亦即“留货”更加重要的思想。尤其是文章中“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等佳句,不仅有着深刻的哲理,而且有着重要的警世作用。
佚名
2024-06-06 17:09:4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6 22:49:11

    但存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的是谁写的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一古人留下的经典格言,一直为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所广泛引用,几至成为人们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座右铭。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

  • 佚名
    2024-06-06 17:23:54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作者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一古人留下的经典格言,一直为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所广泛引用,几至成为人们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座右铭。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有关春天的诗题目作者名句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这是一首什么诗,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什么代诗人叫什么名子

    唐 杜甫《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满意请点击右上角采纳,不满意请继续追问~~~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是什么意思?

    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把现在可以耕种的土地留给子孙。意思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让子孙承受我们破坏环境带来的后患。 有限...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留与子孙耕前面一句是什么?

    清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但存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神武方寸留什么阵

    龙飞 地载 天阵 鸟翔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这首诗的题目是啥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赞美农耕的诗句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农耕文化诗句怎么样?

    面朝黄土背朝天精耕细作年复年秋收冬藏不觉苦沧海桑田农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