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萍乡以前是怎样的? 急!急!急!

●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渡江时,江中漂来一物,又红又圆,大小如斗。他问遍了满朝文武都无人知道,于是派使者到鲁国问孔子道:此物为萍实,是吉祥物,只有称霸的人才能得到。萍实是集天地精华而成,千年难得一遇,现在楚王得到了它,是楚国将要振兴的征兆 。于是,后人便把楚王得萍实的地方称之为萍乡,即“萍实之乡”。
  ●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三苗族在萍乡生产劳动和繁衍生息。
  ●西周时,萍乡属扬州,春秋属吴国,战国为楚地,汉高祖刘邦时属豫章郡宜春县地。
  ●三国吴帝孙皓于宝鼎二年(267年)设立萍乡县,县治设芦溪古岗。
  ●唐武德二年(619年),县治从芦溪古岗迁至萍乡凤凰池(今市治所)。唐贞观元年属江南西道袁州府。
  ●元元贞元年(1295年)萍乡由县升格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州改为县。
  ●清属江西省袁州府。
  ●民国3年(1914年)属庐陵道。民国15年直隶于省。民国20年,属第八行政区。民国24年属第二行政区。
  ●建国后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南昌专区改名为宜春专区,萍乡属之。1960年9月撤县设市,由宜春专区代管。1970年3月萍乡为省辖市。1971年经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4个区。

  历史沿革
  萍乡地处江西西部,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萍乡就是楚国的领地。秦统一后,萍乡被化为长沙郡管辖。汉高祖六年改归豫章郡的宜春县管辖。到了三国末期,为了适应割据,加强抗晋需要,吴帝孙皓于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将豫章郡、庐陵郡、长沙郡部分地区工划出另立安成郡,总辖湘赣中部陆路交通,并将宜春等县部分地区划出,设立萍乡县,与宜春、永新、安城、新喻,平都等县同归安成郡管辖,县的行政机构设在今芦溪的古岗村。这是萍乡建县的开始,到今已历一千七百多年。
  西晋初年(普武帝泰始初),宜春由县升格为郡,当时由于有个郑大后名叫阿春,为了避讳,宜春改名宜阳,叫宜阳郡,萍乡是宜阳郡管辖下的一个县。到晋大康(公元280-289年)中,宜阳郡被废掉,萍乡仍旧隶属于荆州的安成郡,历南朝诺朝诺直到隋初都未变。
  隋初开始废除郡,在全国实行州县两级制(隋大业三年和唐天宝元年,虽曾两度恢复郡制,但每次仅十几年)。这时安成建成郡被废除,在宜春设置袁州,萍乡划归袁州管辖。萍乡县城也是在这时由芦溪迁移到现在的萍乡市区。唐贞观元年(公元527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根据山川的自然形势,把全国划为十道,这时萍乡隶属于江南道的袁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江南道被分为东西两道,萍乡隶属于江南西道的袁州。
  五代十国时,萍乡是吴国(902—937年)属地。后来是南唐(937—975年)的属地。宋朝时萍乡仍隶属于江南西道的袁州。
  元朝推行行省制度进,萍乡隶属于江西省的袁州。元末袁州一度由州升为路(后改称府),萍乡也一度由县升为州,但隶属关系仍然没有改变。明朝初年又将萍乡州改为县,仍然隶属于袁州府,一直到清末民国初都是这样。
  1949年7月,萍乡得到了解放。仍设县,隶属于江西省宜春专区。
  1960年改县为市(县级市)
  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1992年8月11日莲花县正式划归萍乡管辖。
  附:萍乡各称由来,有四种说法:一,说是楚昭王在这里获得萍实(一种大如酒具“斗”、红色、味甜野生植物果实),所以取名萍乡;二,说是古代这里有很多萍草,所以取名萍乡;三,说古代这里长着很多鹿吃的苹草(不是水里的萍草),后来人们把苹写成了萍;四,说是古代中原民族南移,为了表示不忘本,而沿用了中原地区平乡的名字,后来人们把平转写成了苹或萍。
佚名
2024-05-30 21:57:1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