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孟尝君食客三千是什么典故?

广纳贤士,让众人帮助自己,才能得到成功。

混饭吃的闲人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到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鸡鸣狗盗的用处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到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富,找到了内库,把银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银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茶淡饭了。

来了一个怪人

有个名叫冯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谖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谖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对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谖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谖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膝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耗费。

购买情义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城去收债。冯谖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

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谖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谖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冯谖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谖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渭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谖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谖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

佚名
2024-06-09 10:41:5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12:40:51

    求《孟子》和《论语》中的典故

    晕,我记得有个典故是孔子误会颜回偷吃米的,寓意也是眼见未必为实帮你找找哈有两个出处:一则出自《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原文如下: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历史上姓孟的名人除孟子,孟获,孟尝君,还有谁

    战国时还有墨家巨子孟胜,以及传说能够"生拔牛角"的勇士孟赍。西汉有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孟喜。东汉是有对丈夫"举案齐眉"的孟光。 三国时,吴国有事母至孝、"...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史记 孟尝君列传》中冯驩又是冯谖,这是为什么?驩与谖是什么关系?

    看文章应该是同一个人,也许在古籍中二字可通吧,音xuan一声。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千灯草堂有什么来历和典故

    千灯原名千墩,典出《汉书·吴越春秋》:吴淞江畔有土墩999个,至昆山南30里处有一土墩,依序为第1000个,于是称为“千墩”。此名用了2500余年。当地方言,“...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历史上孟尝君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

    孟尝君叫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亦称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古代诗词中孟尝君一词有何典故

    战国时齐国 贵族。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 孟尝君姓田,名文,承其父靖郭君田婴的爵位,立为薛公。以善于延揽天 下宾客闻名,相传门下有食客数千人。齐潜庄曾遣之入秦...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梁鸿与孟光的爱情典故

    1、东汉初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关北)有个隐士,姓梁,名鸿,字伯鸾。他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亲丢下这个孤零零的儿子离开了人间。从此,家境日益败落,最后一贫如洗。...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啮臂三生学孟梁”典故出自何处?

    “啮臂盟”,省称为“啮臂”,表示意志坚决。古人歃血为盟,凡私约不能公行歃血的,往往以啮(咬)臂出血代替,旧称男女相爱私下订婚约为“啮臂盟”。“三生”,本为佛教用...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王昭君出塞有怎样的典故?

    因为画师从中作梗,成就千古佳话。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使君相思两不见,罗敷流泪空盈巾是什么典故

    使君有妇,罗敷有夫。恨不相逢未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