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狐姬的狐姬与周姬之别

狐姬为晋文公重耳的母亲。《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史记·晋世家》 晋献公十二年:“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夷吾将奔翟。冀芮曰:‘不可,重耳已在矣,今往,晋必移兵伐翟,翟畏晋,祸且及,不如走梁。”晋公子重耳的母亲为大戎狐姬,其舅父为狐偃。犹如周姬、郑姬、鲁姬表明周王室、郑伯、鲁侯为姬姓,狐姬一名亦表明狐氏为姬姓。正因为狐氏为姬姓,因此晋献公与狐姬的婚姻还引起一番议论。《国语·晋语四》7:“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韦注:“狐氏,重耳外家,与晋俱唐叔之后,别在犬戎者。”《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叔詹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晋文公的外公狐突为胡公爵(或胡王子)。
狐突名中,带有宇文周王子小名后缀-突。《周书》卷四《明帝纪》:“讳毓,小名统万突,太祖长子也。……永熙三年太祖临夏州,生帝于统万城,因以名焉。”宇文泰因长子生于统万城而取名统万突。统万突之“统万”是其出生地,后面的“突”是一个后缀。此外太祖诸子:武帝邕曰弥罗突,齐炀王宪曰毗贺突,宋献公震曰弥俄突,卫刺王直曰豆罗突,赵僭王招曰豆卢突,谯孝王俭曰候幼突,陈惑王纯曰堙智突,越野王智曰立久突,冀康公通曰屈率突等。“突”当有“王子”之意。
突tū陀骨切(定没),越南语đột,毒dú徒沃切(定沃),越南语độc;康巨译duṣ为突。“突duṣ”即“墨毒”(《汉书·匈奴传》注:“宋祁曰,冒音墨,顿音毒,无别训。”)之“毒”。夏德Hirth、白鸟库吉、方壮猷等将冒顿比拟为突厥语的莫贺咄Baghatur,突对译tur。上古音“职德”本是收舌根,但是和“质屑”等谐声混用一部分,现代闽客话都收舌头。今福州话“突”读touk,“毒”读tuk,发音甚近,都收-k音。“毒”当即古法语的duc‘duke’,该词和拉丁语dux‘领袖’同源:拉丁dux‘领袖’>古法语duc‘duke公爵,大公,领袖’>中古英语duk。在匈牙利王朝早期历史中,dux为“王子”或“公爵”的头衔。
“狐突”意即胡人领袖、胡公爵、胡王子。 胡公爵狐突带给晋献公的礼物除了狐姬,还有所属的狐氏和狐地。此狐地即晋之狐厨或狐。平阳的狐谷亭曾是狐姓的王庭。《魏书·地形志上》载晋州平阳郡平阳县有“晋水”,《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平阳河水,一名晋水。”《水经注·汾水》:“汾水南与平水合,水出平阳县西壶口山……其水东迳狐谷亭北,……又东迳平阳城南,东入汾。俗以为晋水,非也。”狐谷亭之谷即吐谷浑之谷,也就是突厥语之吾尔gur‘姓’;狐谷亭就是狐姓亭(庭),这表明狐氏曾分布在临汾;晋之“狐”地当在附近。临汾与吉县中间只隔了个乡宁县,临汾到吉县以北这一带在晋献公娶狐姬之前都是狐突之属地。
齐桓公时代,山西临汾西仍是白狄秦夏之地。《管子·小匡篇》载齐桓公“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逾太行与卑耳之溪,拘秦夏,西服流沙西虞,而秦戎始从”。此西河是指晋之西的黄河。《管子·封禅篇》称:“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县车,上卑耳之山。”《国语·齐语》所载与《小匡篇》略同,唯“卑耳”作“辟耳”,“西虞”作“西吴”。古虞、吴字通,铜器中有虍头字无虍头字多通用,《史记》周仲章封于北虞,亦作北吴。西河即晋之西的黄河。此大夏(或“秦夏”)在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左传·僖九年传》称:“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讨晋乱也。令不及鲁,故不书。”杜注:高梁“在平阳县西南”时年为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立夷吾为晋侯,他没有必要跑到滕格里沙漠。平阳县附近的白狄当是狐氏,晋献公的死亡使他们卷入拥立新国君的纷争中。

佚名
2024-06-02 06:01:3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