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出自哪里?

出自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释义: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扩展资料:

知行合一提出的背景

王阳明在贵阳北部修文县县城龙场镇龙场悟道之后 , 非常深切地了解到了生命的真相,是一种苦思后的彻悟。王阳明认为心灵态度决定行为方式、世界观点,例如《列子》故事之“疑邻窃斧”。

从此与朱熹学说分道扬镳,建立了心学体系大成的开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反对程朱理学“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徒悬空口耳讲说”的学风。

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纠朱学之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知行合一

佚名
2024-06-03 04:02:2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3 03:05:21

    “行为知之始,学为用之先”语出哪里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佚名
    2024-06-03 15:26:50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佚名
    2024-06-03 12:11:5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谁?

    “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坐落在庐山五老峰下的山谷中。南唐时,有人在庐山白鹿洞旧址建立学馆,旨在收授生徒以教,称“庐山国学”。南宋淳熙六年(117...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如草之兰,如玉之瑾,匪日熏琢,成芳光昀出自哪里

    南朝宋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如草之兰,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绚。” 玉器碰撞所发出的玄妙之音,轻脆,透明,纯净,没有太多的花腔巧调,卖弄炫耀,但浑...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出自哪里?

    出自:春秋·佚名《国风·郑风·羔裘》意思是: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称得上是国家的真贤良。原文: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的出处?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出处】《荀子·儒效》。【大意】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到,虽然听得很多,必定会有许多是错误的;...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行是知之始下一句是什么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意思是:知识是行动的基础,行动成全了知识 尊敬比怠慢多的人昌盛,怠慢比尊敬多的人灭亡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什么意思

    行为也就是实践 知就是经验理论总结 行为实践是经验总结得出理论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这句话就是实践与真理的辩证关系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什么意思

    行,实践;知,认识。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再由此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无非是重视知行结合,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是什么意思?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