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长平之战的来历_长平之战的来历是什么

长平之战 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前后耗时三年(近年来有一说为六个月),这场战役,以秦军战胜,赵军战败而告终。据载秦军前后坑杀赵军40万人(此数字被很多现代研究者质疑),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此战后, 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背景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45年),秦国出兵攻伐韩国的野王(古地名)。野王投降秦国。韩国上党郡与本国的联系被切断。韩桓惠王惧怕秦军兵锋,决定主动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息战祸。上党郡守却不愿降秦。韩桓惠王于是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遂行降秦的相关事宜。冯亭也不愿降秦,为避免加强秦国,同时利用赵国力量抗秦,他献郡于赵国,赵孝成王接受,封冯亭为华阳君同时仍任上党郡守,派平原君赵胜领五万赵军接收上党。 前261年,秦国进攻韩国的缑氏、纶,进一步震慑韩桓惠王,孤立韩上党地。 战役进程 第一阶段 公元前261年4月,秦国派左庶长王龁领兵进攻上党,意欲一举兼并之。廉颇领兵二十万救援上党。廉颇以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百里石长城为主防御阵地,分军前出32公里于空仓岭一线据险构筑前沿防御,并派裨将茄(姓不祥)前出搜索迎敌。其时,缑氏、纶、上党已被秦军攻陷。冯亭率残部归于廉颇军中。 秦军(王龁)与赵军(廉颇)的首次遭遇战发生在空仓岭以西的玉溪河谷。混战中,秦军前锋斩赵裨将茄。初战不利后,赵军据守空仓岭防线。秦军攻击前进突破防线,占领赵军坚固堡垒。赵军被迫往长平方向退却,于石长城以西的丹河一线构筑长垒防御。秦军再次强攻赵军阵地。赵军战败向东退入故关,坚守百里石长城。石长城建筑于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分水岭上,面向秦军的南坡形势陡峻。石长城底宽4米,隔段筑有堡垒,依山势绵延百里,只在中段有一天然隘口名为故关,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筑有城门与长城浑然一体。赵军于百里石长城全线布防,以故关为重点防御地段。居高临下抵御秦军。秦军进攻受挫,约赵军出长城决战。赵军拒不出战。在廉颇的统御下,赵军坚壁以战成功的遏制了秦军的攻势。 秦军攻战数月毫无进展,因补给线漫长后勤压力太大。为扭转局势,秦利用赵国派使者入咸阳和谈的机会,示好于赵,其他诸侯国惧怕秦赵媾和于己不利不敢支援赵国;同时使用反间计,在邯郸散布谣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本自恼怒廉颇军队伤亡很多,屡次战败却坚守营垒不敢出战,谣言四起,不啻于火上浇油。于是赵王力排众议,临阵换将,以自己喜爱的年轻将领赵括(赵国著名将领马服君赵奢之子)替代廉颇为长平前线最高统帅。 第二阶段 公元前260年夏,赵括接管长平前线四十余万赵军。秦国得知消息后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抵达长平接替王龁指挥秦军。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原有的军事部署和防守战略并撤换大批中下级军官,收缩兵力准备主动出击,企图一战歼灭秦军,收复上党。白起针对赵军的动态,以丹河东岸的长平为依托,沿丹河东岸的天然髙岗构筑起长达18公里的主阵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东仓河北岸,以抵御赵军主力的进攻。另安排25000人在决战开始后切断从石长城出击的赵军退路;另5000骑兵遮绝留守石长城的赵军与出击的赵军主力之间的联系。 赵括在对秦军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指挥主力出击屯扎在故关前的秦军部队。秦军按照白起的将令,接战不久后便诈败,沿直通长平的大道逃跑,把追击的赵军主力引诱到预设战场。赵括不知中计,指挥全军猛攻秦军阵地,给予秦军重大杀伤,但秦军顽强抵抗,赵军无法攻破。此时赵军主力已经远离故关12公里。预伏在小东仓河北岸的两万五千名秦军突然出击占领韩王山,切断了赵军的退路。五千骑兵也兵临故关前,使留守故关的赵军不敢支援。赵军被完全分为两段。赵军出击主力失去后勤保障,留守部队空守粮草辎重不敢增援。秦军抓住有利态势,从两翼攻击赵军。赵军分兵作战,不能取胜,被秦军压缩在了秦军防御壁垒所在的将军岭与韩王山所夹挟的一片低凹的山谷。 第三阶段 面对险恶战局,赵括命令部队原地筑垒防御等待援兵。秦军乘势合围赵军于谷地。赵军被围的消息报到邯郸。赵孝成王意欲合纵抗秦,遣使求救于临近的楚、魏等国。但由于之前赵国使者入咸阳和谈得秦昭襄王厚遇,诸侯国不愿救赵。赵孝成王只得派出本国的部队赶往长平前线救援。秦国方面,得知赵军主力已被合围,昭襄王亲自赶到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援军,被围的赵军无法得到援助。9月,在被困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赵军伤病饿羸无法再战,只得全体投降。秦军俘虏赵军近40万人,己方伤亡过半 坑杀 秦军对近40万俘虏心有余悸。白起假意许诺说准备把降兵中身体强健的带回秦国,而年老体弱伤残幼小的会放归赵国。赵人不疑。白起又以酒肉安抚降卒,后令秦兵以白布裹头,吩咐说“凡首无白布者,即系赵人,当尽杀之。”赵国降卒不曾准备,又无器械,束手就戮。40万赵军,一夜俱尽。史载当时“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唯有240名年纪幼小的赵兵被秦军放归赵国以散布恐慌,震慑山东六国。坑杀赵卒的消息传入赵国,整个国家中“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 结果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虽然秦国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也损失巨大,“死者过半,国内空”,但就此确立了对赵国的战略优势。 赵括也因一战断送己方40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 两国损失人数 近来学术界对秦坑杀赵军40万的数字持怀疑态度。因长平之战赵投入人数为四十五万,而秦军数量不少于此。 近年不少为赵括翻案之文章引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主张赵括突围时也重创秦军,不失为骁勇善战。然而长平之战前后由一连串的军事冲突和大小会战组成,秦军和廉颇对峙消耗,后王陵兵败,秦军折损五个军官。直到秦王与白起谈论时,白起所言“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当指多年来秦国扩张战争中累计的兵力伤亡的结果。
佚名
2024-06-02 16:16:3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2 05:33:59

    “长安”名字的来历

    秦始皇的弟弟成蟜曾被封为长安君。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国都时取名长安,长安由此得名。 从汉高祖五年设置长安县后,由于历代建制不同,长安的名称和界域屡...

  • 佚名
    2024-06-02 05:11:24

    平行线性质一的来历

    平行线性质一指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线性质一的来历(证明):(反证法)假设过直线c外一点P有两条直线a和b都和已知直线c平行,则a...

  • 佚名
    2024-06-02 19:30:24

    乌合之众的来历

    乌合之众指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  【出处一】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后...

  • 佚名
    2024-06-02 02:52:47

    请问长平之战发生在哪里?最好是古代地名

    长平之战,前后耗时三年(近年来有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

  • 佚名
    2024-06-02 23:12:05

    长沙臭豆腐的来历!

    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黄山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

  • 佚名
    2024-06-02 13:34:20

    天平座的来历

    天秤座是正义女神阿斯特里亚( Astraea )在为人类做善恶裁判时所用的天秤,阿斯特里亚一只手持秤,一只手握斩除邪恶的剑,为求公正,所以眼睛蒙着,这也就成了天...

  • 佚名
    2024-06-02 10:24:40

    战神白起在长平之战立下大功后,为何反被秦王赐死?

    长平之战,是战国的一道分水岭,它打破了战国的平衡,使胜利的天秤开始向秦国这一边倾斜。而打赢这一仗的关键先生,就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神”——白起。白起还有一个称...

  • 佚名
    2024-06-02 05:30:03

    长平之战中白起活埋40万人是真的吗?

    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秦朝已经开始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了,赵国也是最后一个有能力和秦国一战的国家,并非没有兼并秦国的可能,双方均动用了全国的国力,参与到...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王者荣耀,我是队长游戏自己绑定的战队群,我要换给我小号为队长,提示要我解绑战队群。解绑之后原来的战

    群主不会换人,但是战队群会和战队解绑,也就是这个qq群跟王者荣耀这个游戏没有关系了,就是一个普通群,需要小号重新绑定一个群!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揠苗助长是来自寓言故事的还是写历史战士的

    是寓言故事。原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