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老子<道可道>的古文翻译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扩展资料:

道可道,非常(恒)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德经》又名《老子》,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叫做“道经”,第一章开头曰:“道可道,非常道。”“德”在“道经”里面,顶多出现两三次而已,此谓上篇。下篇叫做“德经”(第三十八章到八十一章),第三十八章说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这里开始,有较多关于“德”的论述。

既然谈“道”谈“德”,就变成《道德经》。《道德经》的“道德”跟一般所谓的仁义道德不同,我们常说“这个人修养很好,很有道德,常常做善事”。

这与《道德经》关系不大。当然也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老子认为“德”与“善”有点接近,这个“德”毕竟是好事,而“道”与一般常说的“道德”却毫无关系。

《道德经》以智慧取胜,智慧是一道门坎,无所谓高低,只看能不能跨过去。如果还不懂《道德经》,显然是在门坎的这一边,尚未跨越,阅读《道德经》时会很辛苦,容易产生误解;如果懂得《道德经》,代表已跨过智慧的门坎了,从此豁然开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可道,非常道

佚名
2024-06-07 04:11:1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10:16:06

    翻译古文的寓意

    翠鸟先在高处做巢,以避开祸患.等到有了孩子气,非常疼爱它们,怕他们从巢里摔下去,就在稍低处做巢.等到孩子有了羽毛,更加疼爱它们了,就又在更低处做巢.这样就被人抓...

  • 佚名
    2024-06-07 06:27:39

    谁知道“义猫”文言文翻译?

    我家老狸奴,健捕无其比。去年能养儿,二男而一女。种草不碌碌,趫捷俱可喜。策勋到邻家,高卧不忧鼠。今年女子七,母复诞三子。三子乳有馀,七子不易耳。颇似相轸念,抱弄...

  • 佚名
    2024-06-07 07:27:22

    求古文翻译!!

    辞赋一类的文章……总觉得不太适合全部白话直译过来,容易失了原本的那种韵味。我试试翻译一下,没法精确到每个字,主要表现一下它的意思……= =履霜思裘兮,燠则弃之;...

  • 佚名
    2024-06-07 11:02:37

    翻译古文

    原文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②,徒为架上观美,③牙签锦轴④,装潢炫曜⑤,骊牝之外⑥,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⑦,不事...

  • 佚名
    2024-06-07 09:27:26

    有谁知道古文名字?(包括古文和翻译)越多越好

    一、<<论语>>、 二、《左转》: 《曹刿论战》《介之推不言禄》、《烛之武退秦师》、 三、《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翻译古文

    越王勾践大宴群臣。宴会之上,他向群臣说,吴王夫差之所以国灭身亡,主要原因是他杀死了识见卓越的伍子胥。大臣们听后,没有一个人发表意见,沉默了一会儿,大夫子余起身说...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翻译古文,,急急!!``

    五月十一日,郑庄公入侵陈国,得到全胜。往年,郑庄公请求与陈国讲和,陈桓公不答应。五父劝谏说:“亲近仁义而和邻国友好,这是国家可宝贵的措施,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古文 文君当垆 的翻译

    是西京杂记这段吧: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着鹔□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谁知道怪哉文言文译文翻译注释???急求!!

    注释  “识”认识,知道   “对”就是回答的意思。   “咸”全、都。   “信”果然,确实、的确的意思。   “去”去除。   “以”使用,用。   “幸”...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翻译古文

    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高祖估计等到了郦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