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欲其取之,必先予之 出自哪篇古文?

“欲其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6章。

原文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译文:想要收获它,先扩张,想要削弱它,先增强它。想废除它,先推举它,想夺取它,就先给予它。是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有付出才有收获。

欲擒故纵,想要擒获一个人的时候,先去放开一个人。欲擒故纵是城府极深的一个招数,对于很多场合都非常实用。它能在表面上先迷惑一个人,造成其松懈的一种状态,然后以乘其不备支持去攻击一个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道德经

佚名
2024-06-01 12:34:4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出自哪里?

    出自:春秋·佚名《国风·郑风·羔裘》意思是: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称得上是国家的真贤良。原文: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出自哪篇古文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原文节选如下: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什么意思?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意思是: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想要将他除掉,先要让他感觉自己的地位被巩固了(消除他的戒心)。想从他手里得到,先要给他一点甜头。(引诱他上钩)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点解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释义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发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里?

    出自《诗经。周南。桃夭》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人如其名"出自那篇古文

    请问“人如其名”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哪里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弃之如敝履”出自哪篇文章?

    这句话出自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岂食其鱼,必河之鲤出自诗经哪一篇?

    诗经·陈风—《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2018高考必背古诗文79篇

    古诗部分折叠静女无衣氓湘夫人离骚(节选)长歌行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短歌行白马篇归园田居山居秋暝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将进酒登高蜀相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