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为什么老子,孔子,鬼谷子,庄子,都用子来取名?

古代圣人,及部分德高望重的人,在姓氏后面带个“字”,原因有两个。一、“子”是姓氏,是殷商的国姓,姓名中有了这个字,就自带光环。姓氏后面带“子”,最普遍的是出现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自西周灭了殷商以后,殷商王族成为西周贵族的一支。由于西周的等级制和分封制,西周人对殷商贵族最为尊敬。就像现在中国人尊敬孔子后代孔氏家族、日本人尊敬天皇家族、英国人尊敬王室家族一样。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战国末期,秦朝一统华夏为止。春秋战国时期,姓氏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固定、死板。当时的人,姓和氏是分开的,用在姓名中的规则是:男性的名字用“氏+名”,女性的名字用“名+姓”。比如,孔子,他的姓是“子”,他的氏是“孔”。以此规则,男人就把氏放前面,所以他叫孔丘。如果孔子有一个姐姐,按女子以姓当头的规则,她就不能叫孔姐姐,而应该叫子姐姐。当时,姓是稳定的,但氏是经常随着封地、官职的变化而变化的。孔子的祖先如何封地换了,他的氏也会成封地的名字。说起来复杂,总之,当时中原人的命名,和现在日本人的命名相似,往往以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姓氏。比如木村拓哉,就是住在木村的人的后代。在氏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人们取氏,有时候就会相对随意一些。在这种风气下,当时慢慢形成一种风俗:在比较受尊重的人的姓名后面,加一个尊贵的字。“子”作为商王家族的姓,“姬”作为周王族的姓,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是最尊贵的字,且在当时有一阴一阳之称。因此,“子”字就被放在了受尊敬的男人的姓氏后面,作为尊称,才有了老子、孔子、庄子。“姬”字则往往被放在地位高、又受到喜爱的女人的姓氏中,及王姬、李姬、虞姬等。二、春秋战国以后,汉**始应用十二地支,以“子”为首,此字继续自带光环中国从汉**始,就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子在首位。从易学上来说子作为十二地支之首,代表一阳初生,代表种子、孩子、卵子等。万物皆从“子”中来,有开天辟地之象征。因此,“子”字继续受到尊重。对于重要的和受尊敬的人物,人们继续用“子”来称呼他们。但是,后世出生的人,由于姓氏已经固定使用,且姓有代表家族的意思、名有家族排辈的作用,因此不能再改。所以后人也不太再有名中带“子”的。
佚名
2024-06-06 02:25:0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