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日本武士大将双方对战,为何不能报双方名字?

在日本古代战争中,把武将阵前单挑称之为“一骑讨”。日本在平安时代比较流行“一骑讨”。两军对峙,武将走出己方阵前,向对方武将发起挑战,对方接受挑战,就视为“一骑讨”。“一骑讨”如果成功,可以有效打击对方士气。一般来说,都是低级武士喜欢这么做,因为一旦单挑成功,可以快速扬名。即使低级武士的“一骑讨”失败,阵前被斩,对己方来说,损失也并不大。毕竟只是一名低级武士。大将级和主帅级的单挑,其实一般很少见。一骑讨结束,然后双方再一拥而上,混战一场,决出最后胜负。成书于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语集》卷二十五中曾收录一场“一骑讨”的完整经过。武藏国足立郡的源宛,和大里郡的平良文,这两个人由于谈论兵道引起不可化解的争执。于是二人约定时间,各自纠合约五六百人马,准备好好打一架,谁赢了就算谁对。两边先各自给对方时间立起木盾摆好阵势,再派出军使互递“开战状”。简单互相射一通箭,走走形式之后,平良文就跑到阵前喊话。说,今天合战的是为了我俩之间分个高下,所以就不如让我俩先比试一场。源宛成同意后,两个人就让士兵待在原地不动,双方骑着马跑到两阵中间进行单挑。那时的挑形式很简单,一般就是骑射。源宛和平良文围着中间场子跑马互射。最后结果是不分胜负,于是各自罢兵。那时的单挑还不准用箭射对方的马,规则很多,不讲规则就会丧失武士的荣誉,失去“兵名”。有点象中国春秋时期的战争,比如宋襄公的那场有名的“泓水之战”。日本源平合战之后,武士们虽然还会进行“一骑讨”,但是已经不太讲规矩。比如原本说不准射马,现在也可以乱射一通。日本南北朝之后,就已经不再流行“一骑讨”,但偶尔还是会出现。日本战国时代比较有名的“一骑讨”战例,有山中鹿之介对品川大膳。山中鹿之介是尼子十勇士的笔头,号称“山阴的麒麟儿”,毕生致力于复兴尼子家,忠义无双。而品川大膳则没有什么名气,只是石见小土豪益田藤兼的一名普通家臣,以**法擅长。这场“一骑讨”被小说家说成是出云之鹿对石见之狼。最终山中鹿之介用助太刀刺死了品川大膳,但是自己也受了伤。最搞笑的一骑讨是发生在万历朝鲜战争中。这场战争,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日本称之为“庆长之役”。在碧蹄馆战役中,立花宗茂的部将小野成幸以为明军的作战方式也有“一骑讨”。抢着要和明军主帅李如松单挑,却被一旁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一箭射死。在日本战争大片《天与地》里,武田信玄的姬武将八重想找上杉谦信单挑。也被上杉谦信亲自用铁炮射死。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武将单挑,都会互相报上自己的名字。说句“来将何人,速速报上名来!或是“某刀下不斩无名之鬼!其实,日本一骑讨时也会报上名字,比如源宛对平良文,山中鹿之介对品川大膳。只是按武士的规矩,低级武士是不配知道上级武士的名字。上级武士也不会告诉低级武士自己的名字。所以,会让人以为,他们单挑是不报名字。比如,平安时代的一之谷战役中,有“关东第一武者”称号的熊谷直实和平敦盛的单挑。平敦盛因为身份比熊谷直实高贵,所以一直到死都没有告诉熊谷直实自己的名字。织田信长死时所唱的“人生五十年”,就是出自纪念平敦盛的幸若舞《敦盛》。
佚名
2024-06-07 00:24:2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