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刘基为什么不用避讳朱瞻基的名字呢?

问:刘基(刘伯温)为什么不用避讳朱瞻基(明宣宗)的名字?答:看到这个问题,先心疼题主一下。因为这是一道“招骂题”,肯定会有人这样骂题主:刘基出生在前,朱瞻基出生在后,而且刘基挂的时候,朱瞻基还没有出生,避个鬼毛讳啊?这个骂法可没毛病啊,即刘基自己起名字时,当然不知道自己死后会出现一个名字里带“基”字的皇帝,那就用不着避什么讳了。但题主的意思,肯定不是说刘基起名字时的事,而是说,后世史书为什么不为朱瞻基避讳而另用其他字眼代替刘基的这个“基”字。因为,前人避讳后世帝王,史不乏其人。我小时候读《说唐》,对书里面那个“恨天无柱、恨地无环”的天下第一英雄李元霸无比敬仰,专门查资料,查这个人物的在历史上的真实表现。一查,傻眼了。这人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早矢,并无任何可堪一提的事迹留在这个世上。但让我傻眼的不是这个,而是他的名字,叫李玄霸,之所以在《说唐》中写成李元霸,说是要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类似的例子还有,我读《东汉演义》,王莽手下有一兵马元帅,名叫严尤,很威风,也很能打。一查史书,严尤原名并不叫严尤,本来姓庄,叫庄尤,字伯石,班固著《汉书》,为避汉明帝刘庄避名讳,改成了严尤,则后来所有戏曲演义小说包括史料,都把庄尤写成了严尤。与严尤相同命运的还有大贤严光。严光是东汉初年人,汉光帝刘秀多次延请他出仕,他都婉言拒绝了,非常有气节。严光原本也是姓庄,叫庄光,字子陵,死后被篡改为严,现在有个著名的古迹,叫严子陵钓台,就是纪念他的。就因为要避汉明帝刘庄讳,著名的《庄子》也一度改名为《严子》。班固在《汉书.叙传》中记:“嗣虽修儒学,然贵老严之术。这“老严之术”原本是“老庄之术”。还有,东汉末年的蔡文姬本来并不叫蔡文姬,叫蔡昭姬。她死后,《晋书》的编写者为了避讳司马昭的“昭”,将之篡改成了蔡文姬。不但李元霸、严尤、严子陵、蔡文姬这些人死后要为后世帝王避讳,前代的帝王还得为后代的帝王避讳。比如说,唐玄宗李隆基到了清朝就不写能写唐玄宗,得写成唐元宗,或者称唐明皇。要知道,有康熙皇帝玄烨在,一切玄字都得回避。包括故宫玄武门被改神武门,“玄孙”一词被改作“元孙”等等。唐太宗年号为“贞观”,到了宋朝,就被改写为“真观”或“正观”,原因是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同音字“贞”就不能随便用了。甚至,神仙都得为后世的帝王避讳。观音菩萨原来的叫法是“观世音菩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就改成了观音。嫦娥仙子原来的叫法是“姮娥仙子”,宋真宗赵恒即位,“姮娥”就被改为了“嫦娥”。真武大帝原来的叫法是“玄武大帝”,到了清朝才改成真武大帝—至于原因,就不啰嗦了。话说回来,在刘基这儿,为什么他的名字就不用避讳朱瞻基的讳了呢?而且,按照唐玄宗避康熙名字讳改“唐元宗”的作法,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也不应该用“基”字的。但事实上,刘基仍叫刘基,李隆基也仍旧叫李隆基。解释只有一个:明朝皇帝对避讳这事比较宽松—这不是我说的,是史学大师陈垣先生说的。史学界专门研究“避讳学”的大师中,最有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清朝学术大师钱大昕;另一个就是近代史学大师陈垣。陈垣大师著有《史讳举例》一书,书中说,避讳乃是“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但每一朝有每一朝的避讳,因此,“不讲避讳学不足以读中国史。陈垣大师在《史讳举例》特别指出,避讳虽然起源于周,但一开始只属于一种礼貌行为,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到了汉朝,大家都知道,司马迁为避刘邦的讳字,曾有将“邦”字改为“国”字,但在《史记.景帝本纪》中就直书“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完全不避当代帝王汉武帝刘彻的讳。班固呢,为避东汉明帝刘庄的讳,把“老庄之术”之术说成“老严之术”,但在《高帝纪》、《艺文志》诸篇中,或称“项庄”,或称《庄子》,又不避汉明帝讳。可见,自周至秦汉,对避讳的要求并不严格。到了唐朝,避讳才上升到法律层面上,即不避讳就要判刑。《唐律疏议》卷十《职制篇》就赫然上书:“诸上书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余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触犯者,徒三年。唐玄宗李隆基死后几百年要避清康熙玄烨的讳,但他在世时,那也是谁也不能冒犯到他的。他的“基”字,谁都不能随便用,甚至和“基”同音的字也不能用。著名的历史学家刘知几因为这个缘故,吓得不敢再使用自己的名字,而改称作刘子玄。宋朝的避讳也非常严格,历史上著名的段子“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出自宋朝。宋时州官田登忌讳别人触犯自己的名讳,规定州府内凡是与登同音的字,都不能说。由于这个缘故,举州皆呼灯为火,“点灯”也说“点火”。宋朝灭亡后,元代皇帝是蒙古人,他们的名字是蒙古语的音译,所以不避讳。因此,陈垣大师说:“明承元后,避讳之法亦甚疏。有人不了解明史,以为明朝和唐宋朝一样严格,胡乱编了一些段子来埋汰明朝皇帝,说什么明太祖朱元璋做过僧人,避“僧”、避“光”、避“和尚”,甚至因为国姓朱,忌讳民间提到“杀猪”。实际上,诚如明人沈德符所说:“避讳一事,本朝最轻。一句话,避讳之事,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元明两朝并不很注重。但到了清朝,避讳就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犯讳而丢脑袋的事屡见不鲜。陈垣大师指出:“清之避讳,自康熙帝之汉名玄烨始,康熙以前不避也。雍乾之世,避讳至严。乾隆年间,内阁学士胡中藻任广西学政,引用《周易》中的爻象之说,以“乾三爻不像龙”为试题。由于试题的第一字是“乾”,最后一个字是“龙”,“龙”与“隆”同音,“乾”与“龙”被分开,且又“不像龙(隆)”,触犯了帝讳,胡中藻遭到了满门抄斩的处治。举人王锡侯删改钦定的《康熙字典》,重编作《字贯》,触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名,因此被处斩灭族,封疆大吏则因失察革职治罪。避讳,是封建社会的一项糟粕文化,存在了二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彻底废除。
佚名
2024-06-06 01:43:3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6 12:13:22

    为什么要避讳古代帝王名字?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便产生了避讳的方方面面:1.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本指...

  • 佚名
    2024-06-06 21:11:58

    为什么古代皇帝必须要求臣民避讳他的名字呢?

    你知道邱姓是怎么来的吗?邱姓在清代以前为丘,雍正皇帝为笼络人心,颁诏“尊师重道”,认为丘姓犯了孔丘圣讳,一律改为带耳旁的邱。这就是文字讳中的一种,叫圣讳。避讳圣...

  • 佚名
    2024-06-06 00:01:14

    为什么古代皇帝必须要求臣民避讳他的名字呢?

    皇帝是古代封建统治的最高领导者,对于他们来说,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而且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像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自己开始改变自己的称呼,认为自己的功绩堪比三...

  • 佚名
    2024-06-06 10:03:17

    王熙凤的名字和康熙重字了,为什么不避讳呢?

    首先,回答本题。曹雪芹先生写于清朝的《红楼梦》中人物王熙凤之名是不需避讳的。为什么呢?因为康熙是个年号,康熙皇帝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其中没有一个“熙”字。所以...

  • 佚名
    2024-06-06 20:02:46

    《甄嬛传》里,乾隆登基后为什么弘曕为什么还是弘字辈?新帝登基以后不是为避讳要把名字改了吗?

    因为乾隆皇帝没有要求他的兄弟们改名字。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

  • 佚名
    2024-06-06 19:34:49

    姓刘;基字串。刘基?怎么改名字?

    若华: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一般人的名字都是二三个字组成。也就是说,只须要在这二三个字中求得一...

  • 佚名
    2024-06-06 01:26:19

    为什么古代要避天子名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意思是谓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一说起源于夏商时期,一说起源于西周,一说起源于春秋时期。避讳的对象有...

  • 佚名
    2024-06-06 12:38:26

    姓刘;基字串。刘基?怎么改名字?

    若华: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一般人的名字都是二三个字组成。也就是说,只须要在这二三个字中求...

  • 佚名
    2024-06-06 04:44:30

    明朝国姓是“朱”,为了避讳,明朝人叫“猪”什么

    朱元璋给猪赐名为“肥肥”,确实很形象,乍一听也挺萌,后来,为了雅观一点,猪后来又被称为“豕”[shǐ]、彘 [zhì]。“杀万里哼”是明朝时人民对“杀猪”的叫法...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明朝为什么避玄讳,在明朝的书上本该写玄,都改成了元,请问避谁的讳呢?

    明代没有“玄”字御讳,比如唐玄宗,在明朝时就称唐玄宗,清朝为避讳康熙之名(玄烨),故多称其为唐明皇。从此开始避“玄”字御讳.至于“在明朝的书上本该写玄,都改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