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展开全部“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这首诗出自戴叔伦的《三闾庙》。原文: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翻译:
沅水、湘水滚滚向前无穷无尽,屈原遭到**佞小人打击,不能实现自己宏图大业的哀怨有多么地深。日暮黄昏一阵阵秋风吹起,三闾庙边的枫林萧萧作声。戴叔伦(732—789),字幼公,唐代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官至客营经略使。三闾大夫是爱国诗人屈原的官衔。三闾大夫庙即屈子祠,在湖南省汨罗县汨罗江边玉笥山上。此诗《全唐诗》题为《过三闾庙》,内容也稍有出入。《题三闾大夫庙》是一首五绝,是近体诗中的头号微型盆景。屈原忠君爱国,却屡屡蒙谗见放,先是被楚怀王放逐到汉北,后来被顷襄王放逐到江南。晚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正流浪在湘江沿岸,眼见国破家亡,极度绝望,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自沉于湘江的支流汨罗江。屈原第二次流放的地点,就在湖南一带,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因此,戴氏的这首吊古诗就从两江起笔。“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戴氏以江流借喻哀怨,以永不停息的江流比喻屈原忧愤怨恨之深广。江流是客观事物,怨恨却是主观情愫,似乎毫不相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看似无理,却不失为文学真实,堪称无理而妙。妙在有情,在感情强烈冲动的情形下,人的感受与知觉往往染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前两句诗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也含蓄地赞颂了屈原的精神不死、魂灵长在。“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从字面上看,可以译为:夕阳西下,秋风乍起,枫林落叶萧萧。读者只要稍微了解屈原的生平,就不难看出戴氏内心的悲凉,以及无尽的今昔之感,这是对屈原悼念之情的深化。日暮、秋风,这两种特定的时间和景物是容易使人伤感的,而“枫树林”,更与已经故世的人有所关涉。此诗具有语短情长、语浅情深、语近情遥的特点,把抽象的意绪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诚如此诗所言,屈原精神不灭;正是屈原的伟大人格,使后人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郑重地书写在史书上;也正是屈原的伟大人格,感召着这一方土地人才辈出,使“惟楚有材”成为千古佳话。“屈平辞赋悬日月”,推而广之,屈原的人格和作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之一。
佚名
2024-06-06 18:28:5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