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中国古代最精准的历法谁编写的,这部历法叫什么名字

传说汉代以前有所谓的先秦古六历,然而对它们的真伪,便是古人也早已怀疑。汉武帝时修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有明文记载的第一部历法,但已不传。西汉末刘歆所作的《三统历》是第一部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历法,但学者们认为它几乎就是《太初历》的翻版。《后汉四分历》虽经反复修改,但并无实质变化。直至刘洪《乾象历》,引入月亮视运动的不均匀性,算是一大进步。此历并未颁行,至魏晋修历时其先进方法被采用。南朝何承天《元嘉历》在实测数据上有所改进。祖冲之所造《大明历》则试图从改变闰周和测定冬至点入手,提高历法精度,但由于政治原因,其法不得施行。隋张宾《开皇历》依何承天之法,微加增损而已。而刘焯的《皇极历》根据北齐张子信发现的太阳周年视运动和行星运动不均匀性,引进定气;采用定朔、岁差;还运用先进的数学手段解决计算问题。所有这些先进的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使得《皇极历》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上的历法。同样由于政治原因,其法不得施行。但时人称其为精密。唐初《戊寅历》和李淳风《麟德历》虽然行用一时,但它们的成就均不出《皇极历》的范围。直至一行《大衍历》,在对天体运动的理解、实测、计算技巧方面,都有重大革新,使得《大衍历》成为中国古代历法史上冠绝一时的好历。南、北两宋颁行的历法共有十九部之多,然均无重大突破。《大衍历》之后,元代郭守敬等人的《授时历》成为中国历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经过前后数百年的努力,历法所反映的天体运动规律,即治历的基本原理已被古代天学家们大致掌握,欲使历法有所改进,惟有在数据及其处理方法上下工夫,《授时历》便是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并获得成功的典范。其基本数据全凭实测,打破古来治历旧习,开创后世新法之源。明代遵用《大统历》,其法沿用《授时历》。
佚名
2024-06-07 18:53:2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12:53:20

    中国历代书法家的名字

    http://www.shmsjy.com/pinglun/jblt/List_4.html

  • 佚名
    2024-06-07 15:24:12

    中国历代得道高僧名字,法号

    展开全部(1)摄摩腾.竺法兰(生卒年不详)图:烈火真经古印度著名经典学者,公元67年首次来中国洛阳传佛法。当时中国社会信奉儒、道,对他们传来的佛经,持怀疑否定态...

  • 佚名
    2024-06-07 02:30:40

    古代埃及历代法老的名字?

    古埃及历代法老一览表 *前王朝时期(前3500-前3050) 蝎王(King Scorpion) 偌 卡 纳尔迈(King Narmer)*古朝时期(前3...

  • 佚名
    2024-06-07 22:17:48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国号是怎么取的?

    我们知道,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也出现了很多的朝代。什么夏商周,唐宋元明清等等。说实话,我们知道我们有很多朝代,也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的名字是怎么来...

  • 佚名
    2024-06-07 21:19:31

    中国古代葡萄酒的酿法在历史上是怎样记述的?

    中国古代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主要有自然发酵法 和加曲法。葡萄酒无需酒曲也能自然发酵成酒,从西域学 来的葡萄酿酒法应是自然发酵法。唐代苏敬的《新修 本草》云:“凡作酒...

  • 佚名
    2024-06-07 10:40:05

    甘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叫做什么?

    甘肃在古代又叫做:陇右、雍凉、陇原。甘肃,简称“甘”或“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兰州,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甘肃界于北纬32°11′-42°57′,...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有什么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书籍,推荐一些吧。

    书名: 古代天文历法研究 ISBN号: @@ 出版社: 河南大学 编/著者: 郑慧生 古代历法计算法 ISBN号: @@ 出版社: 南开大学 编/著者: 刘洪涛...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什么,是谁制定的

    是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 郭守敬(1231-1316), 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和仪表制造家。 郭守敬和王恂、许...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中国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碑帖?

    第一名《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第二名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