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甲骨文是商朝才出现的,那么商朝之前的历史人物名字是如何记录下来的?

谢谢你的精彩提问。我是千千千里马。你提出的问题,实际就是口头传说与文字记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国历史学非常深刻,也非常神秘的一个问题。它涉及一个世界性重大历史问题:不是“当时”文字记录的历史可信吗?所以,中国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三皇五帝是不是可信?包括夏朝和姚舜禹三个帝王可信吗?今天,千千千里马就与大家说说这个问题。首先,历史是要分清楚层次和“现状”的。甲骨文我们已经知道是成熟的文字了。但是,我们至今还不了解的是:其实甲骨文,还不是记录人物、**的“文字”。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文字不是记录人物、**,那是不可理解的,但是,你要知道,文字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记录人物、**,包括思想的符号,那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早在甲骨文之前的两千年左右的时代,中国已经产生了“文字”,这就是陶器上的刻刻划划和一些符号。这些符号发展到商朝,就形成了甲骨文。之所以有甲骨文,这是古老符号的一次重要的飞跃。甲骨文以前,这些符号的主要功能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文字”,但是,也是表意的符号。所以,这些符号与甲骨文的很大系统性的区别就是:甲骨文已经有“象形”、“会意”、“指事”的成分,但是,甲骨文以前的“文字”却是纯粹的抽象符号。但是,甲骨文的用途,并没有超出甲骨文以前的“符号-文字”的作用和意义。甲骨文主要控制在“贞人”这些巫师手中,我们推测,商朝以前的巫师,就是商朝的“贞人”。这些人是最早掌握“文字”的固定人群,他们仅仅把文字作为是与上天沟通的一种神秘符号而已。他们也不会用这些“神秘符号”关注人间的**、人物的,所以,商朝的甲骨文中,关于人物、历史的内容并不多。当然,甲骨文的文化等级很高,是直接服务商王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也有涉及军事、狩猎、农业当代,这些现实生活的内容,毕竟与上天沟通还是为了现实的需要。所以说,甲骨文还不是我们想象的文字,而是一个正在出生的文字胎儿。那么甲骨文以前的“文字”只能是一个“文字胎儿”的细胞了。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吧?这就是为什么甲骨文中并没有黄帝,伏羲这些远古祖先的原因。那么,我们的祖先黄帝、伏羲在哪里“记载”?千千千里马的回答是,在口头传说之中。我们不要忽视了古代口头传说的地位,特别是关于帝王的口头传说的历史记载作用。部落对自己的领袖和后代的传说,一定是很严肃的。所以那些支脉派系,基本都是可信的。但是,我们发现,古代人物的名字与现在的文字的含义都不太一样,比如姚、舜、禹,我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什么。这显然是后来用语言记录的发音。为什么商朝没有在文字中出现祖先的名字,而是春秋战国时代?这就要回到文字的发展上了。商朝应该说是完成了文字现代意义创造的一个划时代,而周朝是发展了文字应用的时代。例如,第一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文学作品《诗》,为什么只能是周朝的西周,而不是商朝也能产生一部《诗》?因为,商朝真的还没有应用文字。我们说的“应用文字”,就是以文字符号为记录人物、**和学术的工具。春秋战国时代是汉字应用的第一个高峰,文字已经从巫师手中解放出来,成为贵族的专利并且普及到小贵族。例如孔子就是一个被文字普及的没落贵族孟子也是。因此,春秋战国时代才会有着书立说的风气。而著书立说的典籍依据,主要就是口头传说。事实上,我们今天也会依据口头传说,何况春秋战国时代。那么,口头传说可信吗?应该说,基本是可信的,但是,毕竟是口头传说资料,所以,难免掺杂一些后代的“加工”这很正常。我们今天应该分析一下。比如说仓颉造字以后“鬼夜哭,天粟雨”。鬼夜哭我们勉强信之,天粟雨,肯定神话了。
佚名
2024-06-10 17:34:3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