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为什么我看不懂《莫蕾娜》?

埃德加·爱伦·坡,美国作家。现在我们称他为天才诗人,优秀短篇小说作家,独到的文学评伦家,象征主义的先驱,侦探小说的开山鼻祖。
  埃德加·爱伦·坡,注重灵魂的存在,讲述关于灵魂的故事,比如重生,比如灵魂先于生命而在,比如灵魂在生命之前或生命之后的记忆。在《莫蕾娜》中,妻子莫蕾娜死去,留下女儿,女儿日渐长大,一日一日长成妻子莫蕾娜的样子,妻子莫蕾娜的眉颜,妻子莫蕾娜的神态,一言一行,与亡妻莫蕾娜没有区别。女儿的洗礼仪式上,“我”给女儿起名,不知怎的,冲口而出的是“莫蕾娜”。后来,女儿死于华年,“我”将她推进墓穴时,猛然发现妻子莫蕾娜的墓穴空空如也;《丽姬娅》的故事讲也是亡妻。“我”爱丽姬娅,在她死后很久依然爱她,尽管娶了新的妻子罗维娜。只是罗维娜也未能做“我”长久的妻子,在一场疾病之后,香消玉陨。为亡妻守夜之时“我”想念的是前妻丽姬娅,然后看到躺在床上的罗维娜正在进行一场艰难的复活,复活,死去,复活,死去,然后重新复活,站起身,挣脱裹尸布站立在目瞪口呆的“我”的面前的不是刚刚死去的罗维娜,而是正无比想念着的丽姬娅。
  埃德加·爱伦·坡,长于对事物的精细描写,长于用对阴森环境的逼真描绘来烘托恐怖气氛,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因此而被称为“恐怖小说”。故事恐不恐怖无谓多说,倒是弥散在恐怖叙述中的极致的深情荡气回肠。后来我们知道这个伟大的男人将他一生中最惨重的感情付诸了笔尖,用相信灵魂的存在勉强地安慰自己。他的妻子,埃德加·爱伦·坡年仅二十四岁的妻子弗吉尼亚因肺结核而在贫病交加中离逝,他几乎因此崩溃。我们明白,他是多么渴望弗吉尼亚能够复活。他是多么爱她。
  埃德加·爱伦·坡,习惯用第一人称叙述。大部分的短篇小说中,他都作为一个主要的或者次要的人物置身于情节之中。有时候这样的叙述视角,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严重而恍惚的错觉。比如《黑猫》中,那个残忍地杀死黑猫而后又残忍地杀死了自己妻子,并将妻子的尸体砌入墙体当中的酒鬼,比如《一桶葡萄酒》中那个将品酒专家弗图纳陀诱入墓穴深处,并将他活活砌进墓穴墙体中的男人。爱伦·坡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的故事让我们产生的错觉的是:埃德加·爱伦·坡是个疯子,不折不扣的疯子。人性最残忍的部分像酒精一样弥散在字里行间。有几个瞬间,翻开书本的时候,很害怕那只空洞着一只眼睛、胸前有一块白斑的黑猫会从书页中一跃而出。恐怖极了。
  埃德加·爱伦·坡,一个疯子,不折不扣的疯子,想象力如同断线的风筝般疯狂,失去掌握。他写一场瘟疫,瘟疫横行期间,有那么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狂欢,然后看到一个影子走入他们中间,影子开口说话,他描写影子说话的声音时说“影子说话的声音并非某一个人的声音,而是众多生灵共同发生的声音,是我们逝去多年的那些朋友,那些熟悉的话语声,那些语调各异的声音,幽幽地传入我们的耳朵。”;他写一个将军,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史密斯将军的英俊,从头发,到胡须,到眼睛,细致到极致。他说将军的身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很奇怪。他对将军在某种惨烈战役中的情况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拜访将军的那一天,终于知道原来那英俊的史密斯将军只是人工造物的合成体,而他的血肉之躯在那场战役中,早已死亡。
  就是这样一个埃德加·爱伦·坡,这样一个疯狂的爱伦·坡,用他惊人的智慧和缜密的分析开了侦探小说的先河,影响了柯南·道尔在内的无数侦探小说家。就仿佛是与上一个爱伦·坡完全不一样的爱伦·坡塑造了杜宾这个人物。杜宾坐在椅子上,将收集到的刊登着与玛丽·罗热被杀案件有关或者看起来无关的报道罗列在一起,然后步步紧逼地推理分析,将凶手从一张张报纸之间,推到无处可退的角落。后来我们口口相传的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是受了爱伦·坡多大的影响呵,和杜宾侦探又有多少相似之处呵:一个同租一处房子的助手,一些在常人看来相当奇怪的癖好,孤傲的个性,超常的观察与分析能力,甚至是案件发生中的一些元素。如果知道阿·柯南道尔而不知道埃德加·爱伦·坡,会不会是某种缺憾。
  疯狂的想象力和冷静的分析能力,埃德加·爱伦·坡血液中纠缠的症结。希望他在天国与弗吉尼亚重聚,生活幸福,并用他超常的智慧造福天国的人们。
佚名
2024-06-04 02:15:4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