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请问河南有哪八大名寺,请提问者详细解答

登封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 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民国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 连。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开封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国寺,唐代 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水浒传》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其所辖之地。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
河南汝州风穴寺  
风穴寺又名白云禅寺、古香积寺,位于中岳嵩山少室南麓,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处,始建于北魏,距今已 有1500多年历史。是北方唯一一座园林式古建筑寺庙,风穴寺在明代万历年间香火最为鼎盛,曾有僧众1000余人,房舍300多间,土地2000余亩。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沿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江南园林风光。风穴寺有珍珠帘、大慈泉、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桥、悬钟阁等八大景,有小龙门、石龙头、活凤尾、东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凉的三十六福地。风穴寺保存了唐至清历代建筑140余间,被专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其中最完整的三个建筑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被称作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水帘寺  
水帘寺位于南阳市桐柏县城西六公里的山峡中。殿堂后面,紧临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巅倾泻下来,活像一条 水晶挂帘悬在空中,将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后,称为水濂洞。寺因此为名.此处原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列于第四十一位的桐柏山道教胜地的组成部分。始建于宋元佑三年1088以前, 明万历二十七年,清乾隆、嘉庆年间,都进行过修建。原有山门一间,中殿、后殿各三间,另有陪房十间。直到1956年房舍毁坏无遗,道人活动终断。建造山门5间,大殿5间及厢房等房舍共16间;另在北面盖有大僚、招待室、僧舍等15间,自此,正式改为佛寺。

南阳香严寺 
香严寺又名香岩长寿寺,位于南阳市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仓房镇境。香严寺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
商丘民权白云寺  
位于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白云寺村,为中原名寺之一。白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白衣庵。相传每逢夏秋季节便白云缭绕笼罩寺院,景色奇异,故名为白云寺。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康熙二下白云寺寻父的传说在商丘一带广为流传。康熙为了寻找隐名出家的父亲顺治南游白云寺,为白云寺1200名僧人打斋供众,遇到一位自称“八乂”的烧锅僧人。康熙回京后与母后说起,聪明过人的母后将“八乂”二字合成一个“父”字。康熙恍然大悟,火速二下白云寺,但老僧已不知去向。康熙只得御书“当、堂、常、赏”四个大字,意含将田、土、巾(布)、贝(钱)赏赐僧众,而后扫兴而归。 寺内原有一施粥舍饭用的大铁锅,后弃置不用,却从中长出一棵槐树,得名“铁锅槐”,成为白云寺一大奇观。白云寺内还有大雄宝殿、多宝塔、佛公灵塔等景观。
空相寺
空相寺位于陕县熊耳山下,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美誉。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南北朝时期,禅宗祖师达摩在此圆寂并葬于此寺。该寺在北周武帝灭佛和唐武宗灭法两次大规模灭佛时均未逃厄运,且历遭战乱毁坏,历代对该寺多次修复。现仍保留“达摩塔”、“达摩石刻画像碑”等珍贵文物。
公元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次年在此园寂,终年150岁。众僧徒将初祖葬于寺内。后有北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归国,遇大师于葱岭,杖挑只履西还。宋云将此事报知北魏皇帝,皇帝甚感惊异,命开棺查看,惟见只履空棺,方知初祖已脱化成佛,故将“定林寺”改名“空相寺”。梁武帝闻知此事,异常惋惜,亲自撰写碑文赞颂,并在寺内建造了达摩灵塔和达摩空观 即达摩殿 。公元538年,众僧徒为纪念达摩初祖,又建造了达摩造像碑。这些文物,价值极高,均为全国仅有,至今保存完好。但是,寺内大部分建筑,自抗日战争以来,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荡然无存。
唐朝兵马大元帅郭子仪曾奉命重修熊耳山空相寺,亲任总监工;唐玄宗封初祖达摩为圆觉,封达摩塔为空观。明朝朱元璋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重修达摩塔和部分殿宇。明朝景泰五年 公元1454年 重修达摩殿并立“菩提达摩圆觉大师碑”。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修转角楼和部分殿堂。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和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两次重修熊耳山空相寺,清朝乾隆、道光年间,对寺院几经修茸,但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战乱频仍,寺院相继倾颓,殃及僧众。现尚存达摩塔、碑碣和一座僧房,还有石狮和浮雕等物散布邻近村落。
空相寺在熊耳山西峰脚下,座东向西。依山势递升而建,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水陆殿、白衣观音阁、钟楼、鼓楼、藏经楼等,其南有达摩塔、达摩殿、转角楼、南僧院、北僧院等。寺院殿合计400余间,占地50余亩,周围村落耕种寺院土地有近千亩。离寺院西南约50步有享誉豫西的塔林,人称寺坟坡,占地30余亩,有灵塔400余座。空相寺布局严整,红墙碧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蔚为壮观。寺院内汉松参天,香烟依依,令人肃然起敬。
佚名
2024-06-17 10:40:3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