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论语》中的这115个成语典故,你听过,但未必了

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 yī zhī bàn jiě ]

  • 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出 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佚名
2024-06-17 19:02:4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7 21:45:54

    成语典故?

    根据图片,僧多粥少,就是这个成语

  • 佚名
    2024-06-17 18:04:35

    求一个论语里的典故

    魏国国君安釐王问孔斌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没有这种人。如果说可以有次一等的,那么这个人就是鲁仲连了。”安釐王说:“鲁仲连是强迫自己这样做的,而不是本性的自...

  • 佚名
    2024-06-17 13:43:34

    请教一则关于论语的典故

    应该说的是参也鲁的曾参吧,曾参传子思,子思传孟子,所以他们这一脉就成为了后世儒学的正宗。儒学有非常强烈的经世济民的指向,但儒学发生于传统中国的精耕小农熟人社会,...

  • 佚名
    2024-06-17 15:07:09

    与《论语》有关的成语典故

    不惑之年:特指人生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述其一生...

  • 佚名
    2024-06-17 21:32:36

    带有寓意典故的成语故事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成语典故:苏轼简介,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编辑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从《世说新语》中产生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及其典故20个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  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2、【...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中国古典名著 成语故事

    这样的很多,例如三国里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赤膊上阵,望梅止渴

  • 佚名
    2024-06-17 08:00:00

    变本加厉的成语典故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例句: 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